李一桐 儿童化妆品的“红与黑”

李一桐 儿童化妆品的“红与黑”

文章图片

李一桐 儿童化妆品的“红与黑”

文章图片

李一桐 儿童化妆品的“红与黑”

“百花齐放 , 但最后花要香才行 。 ”
作者|刘佳艺
编辑|龙   菲
当前 , 婴童护理行业 , 正上演一场品牌们的竞速角逐 。
【李一桐 儿童化妆品的“红与黑”】我国婴童护理市场目前可以分为三大阵营:占据半壁江山的传统外资品牌 , 实力黑马的新锐国货品牌 , 依托母公司优势衍生的婴童品牌 。
三胎政策叠加消费升级 , 这届年轻家长对于儿童护理的关注 , 正催生出一片新蓝海 。 Euromonitor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儿童化妆品的市场规模为291.1亿元 , 同比上升12.6% , 照此速度 , 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可以达到400亿元 , 市场想象空间足够大 。
01国货崛起 , 新锐加速入场
过去 , 我国婴童护理行业尚未发育 , 直至强生、贝亲等外资老玩家的进驻 , 才顺势将婴童市场打开 , 凭借深厚的历史优势 , 这些海外品牌也基本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

近几年 , 消费升级叠加国货崛起 , 老玩家们垄断的市场格局已有所动摇 。 蝉妈妈数据显示 , 8月份抖音婴童护理赛道品牌TOP10中 , 均为本土品牌 。 其中 , 海龟爸爸8月份销售额高达1530.4万 , 以一骑绝尘的成绩霸榜一位 , 实际上 , 海龟爸爸已经登顶该榜单连续6个月 。


由此可见 , 婴童护理赛道已成为了新锐国货们的实力秀场 。 比如 , 2019诞生的海龟爸爸 , 获得多轮资本垂青后 , 用两年时间坐上本土母婴护理品牌C位;蜜芽旗下专业母婴护理品牌兔头妈妈 , 曾连续3个月稳居抖音母婴带货榜第一 , 成为抖音平台“第一个火起来的母婴品牌” 。
此外 , 由于敏感肌配方理念与婴童护理一致 , 都要求温和、安全、精简 。 已有不少本土美妆集团凭借稳固的底层优势 , 向婴童护理赛道高调进军 。 如薇诺娜旗下子品牌“WINONA Baby”于2021年上市 , 今年618期间王牌产品舒润霜全网便卖出2.8w+支 , 在天猫婴童护肤品类排名TOP5 ;百植萃也于同年6月推出首个儿童分龄功效护肤品牌稚可 。
两个子品牌背后 , 都可以窥见其母品牌专业、权威的皮肤学基因 。 百植萃、稚可品牌创始人&CEO Nancy强调 , 对于婴童护肤而言 , 比起功效 , 安全更为重要 。 因此 , 稚可配方中绝不添加香精、色素等不确定性过敏源 。 “我们非常谨慎 , 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才从研发走向用户 。 ”她说道 。

▲儿童分龄功效护肤品牌稚可
谈及未来行业趋势 , 她表示 , 如今80、90后作为主流消费群体 , 消费观念改变后 , 选择婴童护理赛道无疑是正确的 。 并且大环境变化下 , 行业也从基础需求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
02乱象亟待根治 , 监管重拳出击膨胀的市场热度背后 , 同样不乏鱼目混珠的搅局者 。 由于化妆品市场趋于低龄化 , 许多婴童化妆品 , 尤其是美妆类仍未脱离玩具范畴 , 这使得涵盖致癌物、“大头娃娃”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 。
然而 , 化妆品与玩具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 在检测标准上亦不可同日而语 。 对此 , 国家药监局也于2021年年底出台相关政策 , 要求2022年5月1日之后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按照《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进行“小金盾”标签标识 。

实际上 , 即便是化妆品 , 成人与婴童产品在配方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 婴童护理品牌优之纯创始人侯水标就对美妆网表示 , 成人护肤品的配方不能直接套用在婴童护肤品配方上 , 因为婴童肌肤屏障脆弱、娇嫩 , 从原料到配方都要更为严格地遵守安全性 。 监管也进而出台一系列检测规范 , 对儿童化妆品的产品配方设计、安全评估、生产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