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此前说到闲时喜翻日记 , 我也有此好 。 有次翻看《曾纪泽日记》 , 每日都是看某书若干叶、习字若干纸、写对联若干副 , 观某某象棋若干局 , 与某某围棋若干局……感慨其父教子有方 , 又觉无趣 。
《曾纪泽日记》作者:曾纪泽 整理者:刘志惠 版本:2013年12月
不知为何 , 他这些无趣的记载让我难忘 , 渐觉此种“日课”正为我的良药 。 我读书常随兴致 , 喜欢一口气把一本书读完 , 或者读了几页读不下去就扔到一边 。 然而 , 读经典是很难“灭此朝食”的 。 《道德经》仅五千言 , 一个下午甚或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 。 可是 , 那么仓促读完与不读也没有什么区别 , 徒增“读过”的虚荣 。 记得豆瓣网站有过虚拟的图书条目 , 一本根本不存在的书 , 有不少热心读者做了“读过”的标记 。
曾纪泽先生观棋下棋都要记下多少局 , 我难以效仿 , 惟每日读书可勉力为之 。 近年我渐以日课的方式读经典 , 放慢速度 , 每日只读若干页:哪怕读得愉快 , 也不多读;不轻易放下不读 , 哪怕读得不愉快 , 也尽力完成每日的页数(实际仍常有停顿) 。 在状态较好且未有繁事缠身时 , 可同时读三五种经典 , 视难度 , 每种少则十页、多则三五十页 。 经典通常是有难度的(哪怕似乎很容易懂) , 只读一遍很难称得上“读过” , 需要反反复复读 , 最好是与友人一章一章甚或一页一页讨论过 。
人文的魅力是“祛魅” , 我对经典没有崇拜 , 也没有读完所有经典的抱负 。 听说有读者把经典分出等级 , 读过自己认为最高级别的几本经典 , 俾倪他人 。 经典变成了板斧 , 好玩又好笑 。 每部经典都是一个黑洞 , 如果被黑洞吸附 , 经典就成了压抑性的力量 。
我读经典 , 主要是围绕自己的问题意识 , 进行自成脉络的阅读 。 读一部经典 , 会阅读相关研究著作 , 但与成为研究者不同 。 读《后汉书》 , 是对其中的文体有兴趣 , 不是要成为《后汉书》研究者 。 在古典中 , 我爱读六朝前后的部分文章 , 没那么正襟危坐 , 也没有绚烂浮辞 , 常引入口语的活水 , 有紧张有从容 。 《后汉书》《世说新语》的注 , 常有一些比正文还要生动的引文 , 可惜引文来源的典籍大都已经佚失 。
与读书相比 , 对周边的事物 , 我几乎是一无所知 。 今年四月份 , 法国导演雅克·贝汉去世 , 他曾用许多年拍摄一部仅有七八十分钟的纪录片《微观世界》 , 呈现昆虫们的世界 。 屎壳郎推粪球原来那么可爱——在目力所及的世界 , 隐藏着多少秘密 。 有次路过紫荆丛 , 提醒自己稍稍停留 , 紫荆花去叶生 , 叶上有朝雨残存 , 一只苍蝇伫足其间 。 那时并不觉得苍蝇可厌 , 想起小林一茶先生的“露水的世 , 虽然是露水的世 , 虽然是如此”和“不要打哪!那苍蝇搓他的手 , 搓他的脚呢”(周作人译) 。 只是看到的时候 , 我把两首混在了一起 , 记成“露水的世 , 那苍蝇搓他的手 , 搓他的脚呢” 。
今天看到一朵月季 , 晒得皱如木槿 。 想来你那里也很炎热 , 兄多保重 。
晓渔
【|严步耕x王晓渔:昨日的世界,真就那么值得我们怀念?丨疫间识小录】2022年7月21日至24日于暑中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本文转自:红网机收抢收早稻。|南县浪拔湖镇:喜闻稻香飘千里 抢抓农时耕种忙
- 读书|人生最好的状态,晴耕雨读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 婚姻是一生的大事,也是无数人的第二次重生
- 文/笔耕时代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女人这一生多半都要遵循传统的道路 能遇到这样的婆家,这个女人大概率是幸福的
-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充满劳动气息的四联小学校本操。|让学生传承农耕文化 国家级非遗成广西南宁一小学校本操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每个人都会隐藏起自己的本性 不爱发朋友圈的男生是什么心态?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亲情是世界上最为特殊的感情 人到中年,永远不要和兄弟姐妹走得太近,要不然你会后悔
- 文/笔耕时代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现在年轻人都追求婚姻自由 父母不会让女儿加入这三种家庭,不需要女方来承担这些现实债务
- 文/笔耕时代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金钱是检验人心最有用的利器 你愿意和我组建家庭吗?
- 文/笔耕时代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一个“爱”字 如果他真心爱过你,在与你断联后,他往往会变成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