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一个人真正的本事,是从“低头”开始的

01
诗曰:“是非只为多开口 , 烦恼皆因强出头 。 ”
世人皆有争强好胜的念头 , 却不知 , “强者守弱、弱者逞强”的道理 。
很多事情 , 需要反着来理解 。 或者说 , 你想要去做什么的时候 , 就先看一看事情的反面是什么 , 不打无准备之战 。
在明朝作家冯梦龙的笔下 , 有一个叫赵旭的读书人 , 因为不懂低头 , 吃了大亏;因为学会低头 , 时来运转 。 人生的起落 , 皆在低头、抬头之间 。
不难发现 , 一个人真正的本事 , 是从“低头”开始的 。
赵旭|一个人真正的本事,是从“低头”开始的
本文图片

02
抬头逞能 , 就是无能 。
宋朝宋仁宗时期 , 在四川成都府 , 有一个秀才赵旭 , 寒窗苦读数年 , 可出口成章 , 备受当地乡亲器重 。
为了一举成名 , 他带着书童 , 顺流而下 , 到了东京 , 走进考场 。
走出考场 , 赵旭满面春风 , 他觉得试题太容易了 , 并且夺魁的事情 , 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 大笔一挥 , 写下一句诗:“足蹑云梯 , 手攀仙娃 , 姓名已在登科内 。 ”
就在他得意之时 , 宋仁宗召见了他 , 问:“这个‘唯’字 , 是‘口’旁 , 还是‘厶’旁?”
赵旭回复:“是可以通用的 。 ”
宋仁宗看了看他高傲的样子 , 又问:“吴和矣、吕和台、去和吉......可以通用吗?”
赵旭面红耳赤 。 也因此弄丢了功名 。
很多读书人 , 以为自己才高八斗 , 那些和他唱对台戏的人 , 都是故意刁难 , 真是——秀才遇到兵 , 有理说不清 。 久而久之 , 就成为了自命清高之人 , 走到哪里 , 都是曲高和寡 。
《隋唐演义》里写道:“穷不与富斗 , 富不与官斗 。 ”
一个人最怕的不是没钱 , 也不是没有学问 , 而是心穷 。 不懂得低头 , 恃才自傲 , 就是心穷的征兆 。
古人云:“学无止境 。 ”哪有人可以把全天下的智慧都放在脑海里?哪有人可以把三百六十行都弄清楚?哪有人可以一直是天下第一人?
在现实生活中 , 当我们不懂得低头 , 就会处处碰壁 , 还会与别人产生口角 , 造成误会 。
比方说 , 在公交车上 , 有人拿着包 , 趁了你一下 , 你立马就愤怒了 , 对方也毫不客气地回应了几句 。 争来争去 , 一天的好心情没有了 , 谁都不是赢家 。
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开口说话的时候 , 起码要比沉默更有用 。 如果不是 , 那就继续沉默 。 ”
说话也好 , 做事也好 , 默默无闻才对 , 唱着高调 , 对了也是错了 。
赵旭|一个人真正的本事,是从“低头”开始的
本文图片

03
低头蓄能 , 伏久必飞 。
科考不中的赵旭 , 耷拉着头 , 本想回老家 , 但是想了想 , 脸上无光 。 最后决定在东京待几年 , 等下次开考 。
身上的盘缠用完了 , 他就去帮人写文 , 赚一些报酬 。 即便如此 , 生活还是越来越寒酸 。
一个店小二告诉他:“去茶楼里吹笛子 , 还可以讨来一些钱 。 ”
人到穷尽时 , 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乞讨 , 不是最好的办法 , 但一定是靠得住的办法 。
有一天 , 宋仁宗和苗太监打扮成普通人 , 走进茶楼吃茶 。 过了好一阵子 , 赵旭也走进茶楼 。
宋仁宗看到他衣不蔽体的样子 , 问:“您这是?”
赵旭说:“一言难尽 。 只怪学生考究不精 , 咎由自取......”
宋仁宗心领神会 , 修书一封 , 安排赵旭做了西川制置 。
《菜根谭》有言:“伏久者飞必高 , 开先者谢独早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