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日常用语用上海话怎么说呀 上海话日常用语800句

一些日常用语用上海话怎么说呀?
打招呼:侬好 凡切了伐(饭吃了没)森体哪能(身体怎么样)桑萨毛病了(生什么病了)
骂人的:浓脑子有毛彬阿(你脑子有病啊),阿却喜/港督(傻子)
我想学上海话,能教我些日常用语吗fl 。Hao22.coM
上海话的重要特点是声母清浊对立,韵母多单元音,读音系统有两套(文白异读),音调保留入声,多字连读有连续变调 。
简单地说,清浊对立就是指声母除了清音外(普通话的bp,dt,gk,j,x,h)还有相对应的浊音(bh,dh,gh,jh,xh,hh),即从发音一开始就振动声带 。清浊对立继承了古汉语的特点 。在现代的日语,英语,法语中都有浊音 。比如英语单词stand中,s和t都是清音(基本上对应普通话的s,d),而d是浊音 。
入声是指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中的第四声 。不要和普通话的四声混淆起来 。普通话的四声实际是四调,即汉语四声八调中阴平、阳平、上、去四调 。上海话最早的时候和古汉语一致,有四声八调 。最近一些声调进行了合并,只剩五调,入声还是保留的,但是比较简化,不区分韵尾,一律用喉塞音结束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音发一半,后面被“吞”了回去 。
上海话是吴语的一个分支 。吴语历史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唐宋以前,很多字读音和北宋《广韵》中记载的是一致的 。所以学习上海话关键要知道一个字的原始面貌,在古汉语中大致是什么样的,是发清音还是浊音,是什么声调 。因为普通话浊音都合并到清音了,一些声母甚至转化成了翘舌音(古汉语无翘舌音),入声合并到其他三声 。所以要知道这些字的原始面貌,就只能靠学习和操练了 。
文白异读是指一个字两种读音 。白读用来读传统词汇,文读用来读外来语和新词汇 。文白两种读法有的时候可以任意,有的时候如果读错就会显得比较古怪 。
连续变调的意思是一段话或者一些连续的字语速快时往往整段音调只由第一个字来定,忽视后面的字其本来的音调 。演变异常迅速的上海话正朝着二声调语音系统发展,即只有高低调,类似日语 。
上海话和普通话的音调差别如下(5分制):
上海话(新派):
阴平52 阴上334 阴去334 阴入(55)
阳平223 阳上223 阳去223 阳入(12)
上海话(老派):
阴平52 阴上44 阴去35 阴入(55)
阳平22 阳上213 阳去13 阳入(22)
普通话:
阴平55 上214 去51
阳平35
先给你两个上海话拼音方案吧,虽然都是简化版 。第一个靠拢普通话拼音,第二个靠拢国际音标 。其他的一时半会儿也讲不完,只有靠慢慢学习和操练了 。
上海话拼音方案第一式:
声母: b剥 p朴 bh薄 m摸 f福 fh服 d答 t塔 dh达 n钠 l辣
z资 c雌 s思 sh词 j鸡 q欺 jh旗 x希 xh齐
g格 k客 gh轧 ng额 h吓 hh合
韵母: i衣 u乌 yu迂 y字
a啊 o丫 e埃 ao凹 ou欧 oe安
an张 en真 ang章 ong中 ak扎 ek浙 ok作 ik笔
er而 m姆 n唔 ng鱼
零声母阴调i 行前改用y,阳调前改yh;u行前改用w、wh;yu行前用yu、yhu 。
鼻音、边音阳调用mh nh lh nhg
声调:凡是声母第二字母是h的,都为阳声调;尾有k的,都为入声:如此区分了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声调;阴平声调除声母h用hr外,其他都用双写声母字母表示 。
字母v用于阳入字仅“勿”一字开头的三字组实际读成阴入开头连读变调调式时,作“勿”的声母用,以区别于除“勿”外的阳入字开头的三字组连读变调通用调式 。
上海话拼音方案第二式:
声母:p剥 ph朴 b薄 m摸 f福 v服 t答 th塔 d达 n钠 l辣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