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理论敷熨|6类药物可能逆转肾功能,采取措施需尽早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6类药物可能逆转肾功能,采取措施需尽早
文章图片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6类药物可能逆转肾功能,采取措施需尽早
文章图片

肾功能是慢性肾脏病管控的重心 。 预防和逆转肾功能进展 , 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根本目的 。
许多朋友问:


“肾功能可不可以逆转?”
这个问题要分不同的病情来看 。
肾脏的病变 , 分为两种:
1.可逆转的「活动性病变」:细胞增生、基膜增厚、炎细胞浸润、细胞性新月体形成、间质细胞水肿等等 。
2.不可逆转的「慢性化病变」:细胞凋亡坏死、肾小球硬化、纤维性新月体形成、肾小管和肾间质纤维化等等 。
一般情况下 , 早期肾病先出现活动性病变 , 若没有控制住 , 则会进展为慢性化病变 。
一般我们说逆转肾功能 , 多是指第一种 , 它在很长时间以来 , 是肾脏病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 医学数据库PubMed上检索Reversibility of renal function(肾功能的可逆性) , 可以看到有2万多个研究结果:
多是关于早期的活动性病变 。 所以在肾病的早期 , 是预防和逆转肾功能的黄金时期(1-3a期) 。
而肾衰进展到晚期 , 则以第二种慢性化病变为主 , 逆转肾功能非常困难 , 虽然基础研究中有一些眉目 , 偶尔可见慢性化病变恢复的特殊个例 , 但整体来看是失败的 , 临床上没有可靠的医疗干预手段能逆转慢性化病变 , 这也是晚期肾衰和尿毒症无法逆转的原因 。
我们主要说第一种肾衰因素:活动性病变 , 哪些药物可以逆转?
1.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许多肾衰是由免疫炎症引起的 , 比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 , 在发病或是复发的时候 , 常常伴随肾功能较快下降 。
这种肾衰是可逆的活动性病变 , 使用激素(如泼尼松或甲强龙等)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进行对因治疗 , 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 肾功能可以逆转 。
2.降压药肾炎、肾综、糖尿病肾病等患者 , 常伴有高血压 , 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当血压升高时 , 肾小球前小动脉出现收缩 , 导致肾脏缺血、肾功能下降(高血压引起肾损害是多途径的 , 这里不展开) 。
降压药可减轻系统血压传递到肾小球的压力 , 尤其是普利/沙坦类药物 , 可直接减轻肾小球内压 , 逆转早期的高血压肾损害 。
3.抗生素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免疫力较低 , 常存在各种显性的、隐性的感染 , 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及口腔感染等等 , 这些感染容易导致肾功能较快下降 。
一旦确定合并感染性疾病 ,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 往往可使肾功能得到逆转 。
4.水主要是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 。
大量出汗、高热、出血、呕吐、腹泻等情况发生后 , 肾血流量减少、供血不足 , 肾功能可能出现下降 , 需要及时补液 。 补液方法根据病情可选择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等 , 恢复肾脏血流 , 肾功能可得到及时的逆转 。
5.抗心衰药物【经络穴位理论敷熨|6类药物可能逆转肾功能,采取措施需尽早】心衰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 肾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流 , 引起肾功能衰退 。
以往抗心衰药物的主力是“金三角”:
1. 普利/沙坦类药物(ACEI/ARB)
2. 洛尔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
3.醛固酮拮抗剂(MRA , 代表药物螺内酯)
A+B+M金三角是以往指南推荐的首选 。 近两年 , A药又加入了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 目前只有沙库巴曲缬沙坦一种) , 且在肾病权威指南KDIGO指南中 , ARNI成为了A药首选 , 组成了一个“加强版金三角”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