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社交恐惧,我是如何拯救自己的?( 二 )


为啥呢?因为对这个女孩来说 , 被别人拒绝是比脸红更可怕的事情 。害怕表白被拒绝 , 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敢表白 , 所以才发明了脸红的毛病 。这样她就可以说服自己:“我要不是有社交恐惧症就会去表白 , 就会得到爱情 。”
按照这个逻辑 , 肯定是某种好处让我选择了不愿和陌生人说话 , 这是我主动选择的 。好处是什么呢?有了这个标签 , 我说错话 , 别人就会觉得我的出发点是好的 , 只是不会表达;有了这个标签 , 我做的某件事失败了 , 我可以告诉自己我其实很有实力 , 只是因为“社交恐惧”没发挥出来;有了这个标签 , 我就有了不出门的理由 , 就可以一直得到别人的照顾 。
如果这些都是我自己选择的 , 我就可以掌控它 。

面对社交恐惧,我是如何拯救自己的?

文章插图
有了这个认知上的改变 , 我就明白了如何看待我的“社交恐惧症” 。
既然这个标签既有好处又有坏处 , 我可以选择撕下这个标签 , 既不享受其好处 , 也不承担其代价;也可以选择继续带着这个标签生活:当有好处时 , 我坦然受之 , 而当别人想利用我这个标签时 , 可以随时撕下它 。
现在 , 我还是见到人多就不爱说话 , 但我知道该我说的时候怎么说;我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宅着 , 但当我翻到老照片想念朋友时 , 我不介意告诉他:嗨 , 我想你啦 。
回望过去 , 我的行为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 但是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 我经历了这四步:
(1)全盘接受:大家说我是“社交恐惧” , 我也觉得自己是;
(2)重新认识:我发现 , 自己并不是真的“社交恐惧” , 有时候表现得外向一点 , 有时候表现得内向一点——他们说的都只是局部的我 , 只有我自己才能全面认识自己;
(3)寻找好处:阿德勒说 , 你一直都有选择 , 所以不是“社交恐惧”选择了我 , 而是我主动选择了“社交恐惧”;
(4)自由切换:现在有的朋友觉得我能聊 , 有的朋友觉得我“社交恐惧” , 我不再因为这个标签有心理压力 , 相反 , 有时候 , 我还认可和享受这个标签 。
面对社交恐惧,我是如何拯救自己的?

文章插图
其实“社交恐惧”不是问题 , 对它的态度才是问题 。
面对“社交恐惧” , 有人觉得我改变不了 , 有人想我为什么要改变;有主动找人谈话 , 刷经验值 , 最后成为战无不胜的“吕小布”的;也有一次次尝试突破自我却以失败告终 , 只换来一身伤痕的 。
社交恐惧本身不是问题 , 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交恐惧患者能在社会中生存下来 , 就证明了社交恐惧本身的价值 , 我们对自己的指责才是问题 。
我们可以选择改变 , 一往无前;也可以选择留在原地 , 岁月静好 。但是千万别指责自己:别在想改变的时候 , 指责过去的自己软弱;别在改变不了的时候 , 指责现在的自己无能 。
我们应该尝试着接纳它、掌控它 , 和它一起生存;尝试在该说想说的时候放声大胆说 , 不想说话了就安安静静地待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