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座|剥离出来,在二楼包间里冷眼观察舞台上的自己 | 和自己换位思考( 二 )


不信?
如果你去问两个正在争吵的人 , 
你为什么会这么说他?
这个人大多会这么回答 , 
是他先这么说我的!
打个比方 , 这就好比我们在手机上设置的“自动应答短信”;
当你的“自动应答”和我的“自动应答”在交流 , 这场沟通的有效性可想而知 。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两个半世纪之前就曾给我们的这个天性做出过总结 , 
这世界上有三种东西最坚不可摧;一 , 钢;二 , 钻石;三 , 我们对自己的盲目 。
人们对自己的认知 , 几乎盲目到了一无所知的地步 。
到底我上一份工作是怎么丢的?我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也许我会对此问自己一次 , 但马上我便会找个理由敷衍了事 , 
我碰上了最坏的公司和老板 , 是我倒霉 。
到底我为什么会离婚?这份感情我到底经营的有没有问题?
也许我会对此问自己一次 , 但马上我便会找个原因敷衍了事 , 
是我遇人不淑 , 他/她根本不爱我 , 我真可怜 。
到底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到底最喜欢走什么事情?
也许我会对此问自己一次 , 但马上我便会找个借口敷衍了事 , 
这么大的问题我怎么一下想得清楚 , 明天再说 。
“盲目”?
不 , 我们的眼睛其实并不瞎;
是在我们审视的目光中 , 根本没有看到“我们自己” 。
因为“我们”和“自己”重合在一起 , 无法分离 。
这种“重合体”阻挠了我们理性思考的可能 。
如果我们可以把自己跟自己“剥离” , 用一个“第三方”的视角来审视自己 , 我们的结论就会大大不同 。
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 , 我们可以试试“二楼包间”的思维方式 。
在剧院里 , 总有一些观赏坐席很特别 。
比如 , 那些二楼的包间雅座 。
在这些二楼包间里 , 你可以纵览舞台的全貌 , 没有死角;
甚至于 , 你还可以看到一楼其他观众观赏时的神情 。
这是一个居高临下、独立幽静的观看角度 。
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审视自己的地方和角度 。
让我们尝试在自己的脑海里构建一个“二楼包间”;
然后把我们自己剥离 , 把那个生活中“自动回应的机器”留在舞台上;
让这个正在冷静理性思考的自己留在二楼包间里;
让我们坐在二楼包间 , 冷眼观察楼下舞台上的自己 , 和自己正在沟通的人们 。
你将会看到很多之前不曾发现的问题 。
【雅座|剥离出来,在二楼包间里冷眼观察舞台上的自己 | 和自己换位思考】让我们回到文首的例子中 , 舞台上正在发生的是 , 
一个失手摔掉餐具的女儿 , 一个正要发怒谴责的父亲 。
我们能从二楼包间里做出哪些分析?
先来看女儿 , “摔掉餐具”这样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 , 再平常不过;
他们的手在发育 , 他们的注意力在培养 , 他们的身体还不适应大人的座位 , 他们是如此可爱 。
再来看父亲 , 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教育 , 也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他本来在悠闲地看着手机吃着早饭 , 孩子摔落筷子的声音打断了安静的气氛 , 他有些触怒;
他经历过两个孩子很多次“洒落食物”的错误 , 在他看来 , “屡教不改”的现象让人无法忍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