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宝莲 深度|昔日美妆界老大也“断臂求生”!大众化妆品消费人群都去哪儿了?( 三 )


“随着市场不断变化 , 消费者需求日渐提升 , 依靠营销和流量的销售模式走到瓶颈 , 新消费赛道面临着极大挑战 , 彩妆品牌亟需寻变 。 ”上述一位行业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 目前 , 彩妆行业竞争激烈 , 唯有打造差异化产品 , 方可抓住机遇 , 乘行业发展之东风 。 其次 , 品牌应打造年轻的形象 , “我国彩妆市场逐渐趋向年轻化 , 90后、00后成为彩妆消费的主力军 , 因此要想更多地获得市场份额 , 品牌应积极树立年轻的品牌形象 , 推出年轻化的产品 。 ”
国妆品牌快速崛起
实际上 , 除了美宝莲 , 近年来不少聚焦中低端的国际彩妆品牌也在中国市场遭遇困境 。
今年2月份 , 多方消息称 , 爱茉莉太平洋旗下赫妍品牌中国市场线下门店已经全面关闭 , 赫妍官方微信商城也将于是月底关闭停止运营 。 此后 , 爱茉莉方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了相关事项 , 其回复表示 , 因业务渠道与战略发展调整 , HERA赫妍微信商城于3月25日关闭 , 但消费者仍可以通过HERA赫妍天猫旗舰店进行购买 。
赫妍并非爱茉莉太平洋近期唯一有变动的品牌 。 今年年初 , 爱茉莉旗下悦诗风吟曾被指要在中国内地“大撤店” , 最终门店数将由巅峰期的600多家缩减至140家左右 , 撤店近80% 。 此后 , 爱茉莉太平洋方面回应媒体称 , 中国是品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 悦诗风吟正在有序推进线下直营店铺优化策略 , 同时进一步加强线上业务 , 未来将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强化数字营销 , 更好地发力中国市场 。
相比之下 , 国际美妆巨头露华浓的情况更令人惋惜 。 就在6月中旬 , 其正式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 。 此后 , 关于露华浓申请破产是否会影响中国市场业务亦备受关注 。 不过 , 截至目前 , 露华浓电商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仍在营业 , 露华浓在中国市场的后续走向也还不明朗 。
曾几何时 , 这些品牌均为年轻消费者们会去选择的美妆“网红”品牌 。 “2015年前后 , 那时初入职场不久 , 悦诗风吟、美宝莲这些品牌的广告经常可以看到 , 听着朗朗上口的广告词 ,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这些品牌的忠实粉丝 。 ”在上海时尚领域工作多年的消费者张雪(化名)这样告诉记者 。 在其看来 , 这些国际大众美妆品牌彼时可以在中国市场获得大量消费者的青睐 , 与外部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 “那个时候本土的化妆品品牌也相对匮乏 , 但消费者却有大量需求 , 所以我认为这些进入的国外品牌还是吃了这波的红利 。 ”
相比之下 , 在大众化妆品领域 , 与这些曾经拥有高光时刻的外资品牌相比 , 不少本土国货美妆则在近几年崭露头角甚至拥有了一大波的粉丝 。
近年来 , 伴随着中国制造、技术和服务的日趋成熟 , 国货美妆的井喷式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潮流 。 其中 , 除以百雀羚、自然堂、珀莱雅、丸美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化妆品品牌不断深耕市场外 , 随着新流量红利的出现 , 以及品类创新带来的机会 , 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国货品牌发展也愈发强大 。
在消费者们看来 , 这些后起的国货美妆们似乎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 “同样价位的产品 , 一些本土品牌会添加很多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元素 , 随着国潮崛起成为大势 , 我相信年轻人们都会愿意尝试、愿意选择 。 ”张雪如是表示 。
在产经时评人张书乐看来 , 过去的“平价洋妆”依靠功效二合一之类的孵化打法成功启蒙了市场 , 但在面对更便宜且更潮的国货美妆平替压力下 , 由于自身品牌调性的延续性 , 无法升级到中高端 , 反而高不成低不就 , 成为“历史”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