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 , 记者查阅发现 , 目前美宝莲官方网站尚未披露其在中国市场具体线下门店的数量 。 而根据美宝莲纽约的说法 , 关闭线下门店后 , 想要线下消费的顾客 , 可以前往屈臣氏专柜及化妆品店在内的实体店铺 。
8月初 , 记者探访一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某购物中心的屈臣氏店发现 , 美宝莲产品仍被陈列在较为显眼的位置 。 而其相关工作人员则称 , 此前已专注到美宝莲撤店的消息 , 不过目前该屈臣氏店内美宝莲产品的销售尚未受到影响 。 此外其也提及 , 从当下消费者购买趋势来看 , 指定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已越来越少 , “目前店内与美宝莲同等价位的彩妆品牌较多 , 可供选择性较强 。 ”
马云飞摄
“上大学那会 , 回购最多的彩妆品牌就是美宝莲 , 主要是好用 , 性价比高 。 但毕业之后 , 随着接触的化妆品越来越多 , 渐渐就离它越来越远 , 现在提起来倒是满满的回忆 。 ”在上海一家咨询企业工作的90后李舒(化名)向记者表示 , 当在社交媒体得知美宝莲要关闭线下门店的消息后 , 自己是有些震惊的 , 不过仔细想想亦是情理之中 , “毕竟现在在同等价格下远有更好的选择 , 而且目前线上购买彩妆已是趋势所在 。 ”
市占率曾不断下滑
根据公开资料 , 创立于1917年的美宝莲 , 至今已拥有超100年的品牌历史 , 主要提供包括专业脸部彩妆、眼部彩妆、唇部彩妆产品 。 1995年 , 美宝莲进入中国市场 , 以高品质和大众化的价格迅速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 次年被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收入麾下 , 定位“大众化妆品” , 曾一度晋升为国内最畅销的彩妆品牌 。
7月上旬 , 安信证券曾在一份关于彩妆行业框架报告中明确指出 , 分国际/国货品牌来看 , 我国彩妆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 2020年CR10为48.1% , 头部企业以国际品牌为主 , 尤其是美宝莲长期稳居行业龙头位置 。 根据该研报给出的一组数据 , 2011年至2013年 , 美宝莲市占率均超过20% , 但此后该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 2020年 , 美宝莲市占率虽仍位居行业第一 , 但已跌至6.8% 。 相比之下 , 排名行业第二的完美日记 , 市占率为6.7% , 两者仅相差0.1% 。
值得注意的是 , 除了美宝莲 , 欧莱雅集团旗下另一个彩妆品牌巴黎欧莱雅也面临相似窘境 。 数据显示 , 2011年至2018年 , 巴黎欧莱雅的市场占比率一直位居行业第二 , 紧随美宝莲其后 。 不过 , 2019年 , 巴黎欧莱雅的位置被迪奥超越 , 2020年 , 巴黎欧莱雅已排名行业第四 , 第二、三名分别为完美日记、迪奥 。
在冯彦娇看来 , 近年来 , 美宝莲市场不断下滑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所致 。 首先是国内彩妆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 以卡姿兰、玛丽黛佳等为代表的一批彩妆品牌逐渐赶上 , 和同价位的其他彩妆品牌相比 , 美宝莲在品质上难以有优胜的地方;同时 , 在更便宜且更潮的国货彩妆平替压力下 , 美宝莲难以延续自身的品牌调性 , 使其陷入了发展的僵局 。
“另一方面 , 新鲜感、猎奇感永远是美妆产品激发消费兴趣的不变法宝 , 但美宝莲的品牌及产品概念多年未变 , 且未有‘出圈’的代表性产品 , 导致消费者群体的转移 , 产品销售呈下降趋势 。 ”冯彦娇进一步表示 。
不过否认的是 , 与美宝莲稍显尴尬的遭遇处于同一时间轴的则是 , 中国美妆行业历经多年高速发展后 , 成熟度突飞猛进 。 灼识咨询相关数据显示 , 2021年我国美妆行业销售额已达3300亿元 , 其中彩妆市场销售额约为700亿元 , 2016年至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接近20%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美宝莲 远嫁孙媳减肥成功向爷爷炫耀,不料爷爷暴揍孙子:媳妇是用来疼的
- 美宝莲 50岁女人不想有“大妈感”,记得避开这4种发型,容易显老没气质
- 美宝莲 王宝强越来越洋气了,穿白衬衫留“飞机头”儒雅绅士,戴眼镜神似汪小菲
- 美宝莲 纹美瞳线疼吗?哪些人需要纹美瞳线
- 美宝莲 林允儿新剧的状态绝了,出道十几年,颜值依旧,32岁凭雪白美肌登上热搜
- 经典 美宝莲将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千亿国货品牌崛起?机构:短期消费拐点或显现
- 金像奖 金像奖红毯:古天乐大变脸,华仔神秘出席,昔日大美人发福不忍看
- 周杰伦昔最美女主暴肥像大妈,如今瘦成皮包骨近况看呆网友
- Olay不踩雷!2022男士美白水乳深度测评|全网热门男士美白水乳套装推荐
- 八卦宋仲基拆掉婚房惹八卦,宋慧乔却专心搞事业,昔日枕边人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