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燕妮而言 , 母亲和自己无法正常交流 , 两段不幸婚姻 , 让这个女人对男人、对爱情失望 , 在生活的重压和变化的时代面前 , 青春耗尽 , 变得粗砺又无助;父亲是美好而清远的寄托 , 她依恋他 , 但在需要安慰时却得不到一个温暖怀抱 , 这样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当她在少女时期遭受异性侵害时 , 安抚她的是另一个同龄男人张风毅 。
这样的成长环境 , 孔燕妮从小学会独立观察和思考 , 比同代人更细腻和敏感 , 她渴望一种炽烈的爱情 , 可以治愈伤痛 , 她想被融化、冰冷的双手被焐热 , 同时也想去融化别人 , 证明自己还有爱的能力 。 如同锻造钢铁的熔浆 , 当温度下降 , 熔浆会固化 , 冷却成金属 , 便不再是她想要的形态 。 所以她让自己一次次“陷入”爱情 , 并在其中燃烧 , 相信痛能被爱抚平 。
当恋人的关系变得不再像她所想 , 一如初恋 , 一如对张风毅的感情 , 她无法不忠于自己 , 去寻找另一段理想的爱情 。 这是她治愈和寻找自己的过程 , 没有结果之前 , 她不会停下 。 这也是孔燕妮和同时代千千万万女人不一样的地方 。 迫于种种压力 , 女人会向年龄妥协 , 会向世俗妥协 , 会向自己的母辈妥协——爱情和婚姻似乎无法长期并存 , 芳华已逝 , 爱情变得淡薄起来 , 留下的无非是柴米油盐 , 一地鸡毛 , 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 。 当母亲、妹妹等身边的女性一个个殊途同归地走向模式化的生活轨道 , 孔燕妮不 , 她像一个孤独的战士 , 坚守住自己的战场 , 坚守着对未知的憧憬 , 坚守着内心不知何时来去的“感受” 。 她要证明自己一直都有超常的爱的能力——伴随身体的衰老 , 很多人失去了爱的能力而不自知 。
从表面上看 , 《不老》讲述了一个不落窠臼的传奇爱情故事 , 在25天的叙事时间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无法替代的女性形象 。 但如同所有经典作品 , 即使只读一遍 , 依然能感受到作家力透纸背的犀利 , 故事落幕后 , 她笔下的人物会在你心底刻下无尽的追问 。 她深刻剖析了中国现代女性的不同命运走向 , 洞察了人性被压抑、扭曲的成因 , 探讨了打开人性枷锁的路径 。 除了带着主角光环的孔燕妮 , 小说写活了置于后景的整个时代的众生相 , 更将镜头拉近到形色各异的普通人 , 把女性还原成时代洪流中的个体 。 她们身上背负着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内心的重重束缚 , 有的早已认命 , 有的被扭曲 , 有的还在挣扎 , 如原本温柔娴静却被生活拖垮的豆浆店女老板张柔和 , 独自把弟弟张风毅拉扯大 , 年少时便暗恋着孔燕妮的父亲孔望山 , 后来不得已嫁给打骂她的汪多根 , 还要照顾智障的儿子 。 她对孔望山一往情深 , 也并没失去“爱”的能力 , 却一直压抑着 。 她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 女性气质也一点点褪去 。 为了生计 , 她只能让自己活成“母老虎” , 捍卫最后一点尊严 。 她在精神濒临崩溃时喊出“我也不想当母老虎 , 我想当男人 , 轻轻松松、干干净净过日子 。 ”在长期的男性视角下 , 女性被预设好家庭的位置 , 她们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 。 对抗命运和生活的不公 , “当男人”就成了张柔和们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 。 小说通过张柔和、谢小山这样的女性形象告诉读者:性别意识的觉醒 , 不等于性别意义的丧失 。
【孔燕妮|孔燕妮为何“不老”——读叶弥《不老》】你不一定要成为孔燕妮 , 但千万别失去身为女人的骄傲和自立 。 (孙茜)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命运|夜读|命运如刀,二舅如歌
- 爱情|男人,有一种方式可以“撩动”一个中年女人的心
- 彩礼|整治婚俗乱象,高价彩礼被打击,农村“光棍们”咋看?
- |新民快评|“二舅”没有躺平,那我们呢?
- “高情商恋爱聊天”喜欢的女生突然不理你了,是考验还是拒绝?
- |乌克兰总统抱紧爱妻亮相杂志,“素颜”入镜显沧桑,却遭国外网友抨击
- 本文转自:新民网讲述农村残疾人故事的“二舅”短视频忽然大热 新民快评|“二舅”没有躺平,那我们呢?
- “给你女儿带娃,就别怪我不给你养老”婆婆冷笑:早防着你这手了
- “老大出30万老二出20万,帮你们妹妹买房”母亲情商低,儿女遭殃
- “儿媳伺候得舒心”母亲多次赶走女儿,儿子:我老婆回娘家久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