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抑郁症&躁狂症:心情总不好,是病,心情好过头也是一种病

文章图片
面临压力时 , 人们都会出现情绪的波动 , 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 但是这种反应是暂时的 , 无社会功能损害 。
一旦情感反应过于强烈或过于平淡 , 持续时间过久 , 刺激强度过大 , 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境障碍 。
所以说心情总是不好是病 , 心情好过头也是一种病 。
抑郁症和躁狂症是大家所熟知的精神心理科疾病 , 这些病都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
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境障碍 , 是指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 , 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 。 此类精神障碍 ,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
缓解期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 预后一般较好 。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分类
病程中仅有躁狂或抑郁发作称为单相躁狂或单相抑郁 , 单次躁狂发作临床少见 。
病人同时出现抑郁和躁狂或轻躁狂的状态 , 称为混合发作 。
病程中至少出现过一次轻躁狂或混合发作 , 称为双相障碍 。
2009年 , 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心境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6.1% , 女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要高于男性1倍以上 , 双相障碍的男女比例为1:1.2 , 双相障碍的起病年龄平均为30岁 , 抑郁症的起病平均年龄为40岁 , 近年来呈年轻化的趋势 。
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 心境障碍患者中 , 有家族史者为30%~41.8%;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本病的概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
- 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概率也越高;
- 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亲属 , 并且有早期遗传倾向 , 即发病年龄逐代提早 , 疾病严重性逐代增加 。
- 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跟此病的关系密切 。 在5-羟色胺系统功能低下的基础上 , 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 , 就表现为抑郁 , 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则表现为躁狂 。
- 个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系统具有双向调节机制 , 情绪障碍和应激因素可以改变免疫系统功能 , 产生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症状 。 反之 , 个体也可以由于免疫功能低下 , 而导致内分泌功能改变 , 不能耐受各种应激因素 , 而出现情感障碍 。
- 睡眠出现延迟、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等睡眠节律的变化和脑诱发电位的改变 。
心理社会因素
- 童年经历
- 认知与习得性无助
- 应激性生活事件
心理社会因素在此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病人首次发病之前常有应激因素 , 如工作压力、婚姻、家庭问题等 。
研究认为亲子分离或存在分离的威胁 , 会使儿童成年以后容易患一些情感障碍 。
精神分析理论也认为 , 在童年期因分离或死亡造成母爱剥夺 , 在成人期容易患抑郁症 。
父母的养育方式也与子女成年之后 , 是否容易患心境障碍有关 。
抑郁症以认知过程的扭曲为突出表现 , 产生了对自我、未来和世界的消极看法 。
在抑郁症患者中 , 人们会发现类似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 破罐破摔 。
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身智力不好 , 失恋是因为自身就令人讨厌等 , 配偶、子女或父母的亡故 , 居丧者可以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理测试:四间房子,你想住哪间?测以后的富裕生活是谁给你的?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01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离异女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心理学|心理学发现:不管你和丈夫多恩爱,有4个秘密都不能说出口
- 心理学|心理学:哪朵昙花盛开的最绚丽?测测你们的感情是一时还是一世!
- 异性|想让异性喜欢你,用不着花钱,学会心理学中的三个效应就可以
- 心理学|心理学:如果发现男人自私、没有人情味,做这3件事非常有效
- 心理学家:没事胡思乱想是一种病,得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