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之音|世间疾苦千万种,请不要再随意滥用抑郁症( 三 )


在我看来 , 与其说抑郁症像是条黑狗 ,
不如说它更像是摄魂怪 。
哈利波特这部小说里 , 北海寒冷的水域里一个小岛上有座监狱 , 它被称作阿兹卡班 。 阿兹卡班是一个恐怖的地方 , 由摄魂怪把守 , 他们是一群可怕的生物 , 被称作‘没有灵魂的恶魔’ 。 他们以人们【正面的情感】为食 。 “一旦囚徒们被关押一段时间 , 他们就会失去所有的信念和好的感情和思想 。 最黑暗最可怕的回忆在他们脑海里不断重现 。 有一些发了疯 , 还有一些绝望地死去”(凤凰社第10章) 。 得了抑郁症的人 , 就像被摄魂怪缠住 , 他们被啃食掉正面情感 , 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
抑郁症本质上说 , 是一种身心障碍 , 现代社会应当受到重视的 , 是人的软健康 , 比如免疫系统是否健康 , 神经系统是否健康 , 内分泌是否正常等等 。 信息爆炸的时代 , 最累的恰恰是人的神经系统 , 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 , 正面的、负面的、离奇的、令郎满目的 , 这些信息的作用就是霸占人的注意力 , 收割人的焦虑感 , 时间长了 ,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和逐渐提高的欲望双重刺激下 , 神经系统很难全身而退 。
如何去安慰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有句台词说得好:“你别怕 , 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 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 , 不管你掉得有多深 , 我会一直在下面给你托着 , 我什么都不怕 , 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 这句台词没有不切实际的强硬鼓励 , 有的只是陪伴与支持 。
为什么个别的正常人
喜欢给自己贴上“抑郁症”这个标签呢?
一方面 , 由于很多艺术家有心理疾病 , 比如尼采、毕加索、达芬奇等 , 使得人们觉得有心理疾病是一件蛮酷的事情 , 再加上自闭症儿童的画作经常惊艳地出现 , 使得人们强化了心理疾病的某一方面炫酷的特征 , 而忽略了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 心理问题背后的痛苦、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对社会功能的损伤、被披上美丽的外衣 , 被吃瓜群众选择性地忽略了 。 异常的心理被看做是“有个性”的表现 , 抑郁症被当成挡箭牌使用着 。
另一方面 , 人们追求认同感 。 把全身无力、不想起床、拖延症、心情糟糕等等 , 统归于抑郁症的影响 , 把自己放在抑郁症的人群之中 , 体验到了被认同的感觉 。
实际上 ,
身患抑郁症并不是一件“炫酷”的事情 。
抑郁者容易对负面事件穷思竭虑 。 它们会在一些负面事件上纠缠不清 , 把这些在记忆中长时间固定下来 , 不时鞭打着内心深处的自己 。 它们会深深困在思虑和自责中间 , 从中寻找一些消极而抽象的东西 。 渐渐地 , 他们和生活中新鲜的空气隔绝了 , 只在自己抽象的思辨中徘徊打转 。 他们的记忆也会一点点地宽泛空洞化 。 没有了鲜活、丰富而积极的记忆素材 , 他们也会更多地感到无价值无意义 。 在这个过程中 , 他们也放弃完整自我的意义追寻 , 感到更多的绝望无助和碎片感 。
这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 , 而不是只有自我孤独的奋斗 。 自杀者的冲动 , 正因为丧失带来的强烈遗弃感 。 他们沉浸在自己孤独的世界里 , 独自瑟瑟地品味却无力摆脱 。 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局限在自己的内部 , 因此强烈的挫折感让其怀疑存在的价值 。 但事实上 , 生命真正的意义 , 万物之间彼此联系和共生 。 理解这种联系 , 感受到归属感 , 或许能让焦虑的心平静不少 。
我当然希望这个世界柔软温和 , 但我不希望你自欺欺人 , 给自己找借口 , 阻碍自己变强变好的步伐 。
在世间 , 本就是各自下雪 , 各自有各自的隐晦和皎洁 , 每个人都有不愿言说的无力与不堪 , 学会控制情绪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