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在高离婚率时代,如何提高安全感?( 二 )


非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长大成人后 , 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 , 会再次出现婴幼儿时期的没有安全感及自我否定等问题 。
最初不被喜欢的不良感受不会因为长大而发生变化 。 非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成年人 , 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不被任何人喜欢和接受 , 被爱的渴望与被抛弃的恐惧来回拉扯 , 导致回避内心矛盾而纠结 , 以至于无法与他人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
四种依恋类型的特点
依恋研究专家Bartholomew提出了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和疏离型 , 其中后三者统称为不安全型依恋关系 。
安全感|在高离婚率时代,如何提高安全感?
本文图片
| 依恋的双维度图
安全型依恋的特点:有安全感 , 可以与他人建立依恋关系及亲密关系 , 无条件信任他人 , 不会担心被抛弃或欺骗 , 有稳定的自尊水平 。 情绪稳定、乐观自信、正向积极 。 对自身及他人关注度适中 。
恐惧型依恋的特点:缺乏安全感 , 不太容易做到无条件信任他人 , 会担心被欺骗或被抛弃 , 与人相处计较得失 , 易自卑 , 喜欢靠不切合实际的承诺得到他人肯定 。 敏感多疑 , 情绪反应强烈 , 用愤怒表达不满 。 害怕被抛弃 , 会反复确认被爱 , 有控制伴侣的行为 。
疏离型依恋的特点:缺乏安全感 , 个人防御水平高 , 个人边界感强 , “暗恋”高发人群 , 喜独居 , 易与伴侣形成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 。 自尊水平低 , 会对自我产生厌恶情绪 。 情绪不稳定 , 表现为失落 , 负能量高 , 需要长时间消化情绪 。 敏感多疑 , 会通过试探证明被对方喜欢 , 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亲密关系 。
痴迷型依恋的特点:缺乏安全感 , 交往早期 , 容易产生过度痴迷 , 不顾一切 , 无限放大伴侣的优点和给自己的好处 。 同时 , 焦虑痛苦 , 沉浸在被抛弃的担忧中不能自拔 , 很难与伴侣和平相处 。
伴侣关系
安全感|在高离婚率时代,如何提高安全感?
本文图片
| 作者手绘《等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具有保护作用 , 人们在伴侣关系中尤其渴望得到陪伴、支持、保护 。 事与愿违 , 只有一小部分伴侣在婚姻中感受到良好的支持 , 对伴侣关系满意 , 更多的伴侣并不是一结合就和谐美好 , 而是一方或双方感到痛苦、失望、挣扎、冲突 。
多项研究证明 , 伴侣关系的满意度与依恋关系相关 。 西方国家有过统计 ,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人 , 只在人群中约占1/5 , 其他的人是非安全型依恋关系 , 不同类型的人相结合会产生以下三类伴侣关系 。
安全型与安全型相结合的伴侣关系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 , 在幼年时从依恋对象那里获得了良好的照顾和支持 , 伴侣对彼此持积极的看法 。 他们在面对压力或威胁时 , 会主动寻求支持和安慰 , 以减少负面情绪 , 消除痛苦 。
他们在伴侣关系中不断尝试 , 如同跳双人舞 , 会在关系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 会形成第二层面的安全感 , 这个层面的安全感比幼年时更加安全 。
“双安伴侣”较少出现重大关系危机 。 “双安伴侣”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 也比较容易养育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 。
安全型与非安全型相结合的伴侣关系
伴侣一方是非安全型依恋者 , 婚姻充满挑战 。
恐惧型依恋类型的人 , 在伴侣关系中 , 表现为忧虑被抛弃而产生恐惧 , 不相信对方 , 不能很好地与伴侣建立亲密关系 。 同时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 对自我也感到焦虑 。 恐惧型人往往是伴侣关系中主动挑起战争的一方 , 主动攻击 , 表现为语言暴力、肢体暴力 , 以制造关系危机 , 诱发对方抛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