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德经》:这三种人,自带贵气,遇到请深交

道德经|《道德经》:这三种人,自带贵气,遇到请深交
本文图片

古人的观念 , 是将富与贵分开的 。
过去的土财主 , 现在的“土豪” , 在古人眼中是富而不贵 。
人骨子里的那份贵气 , 是金钱买不到的 , 而是与家庭熏陶和个人素养有关 。
真正贵气的人 , 都有三大特征 , 如果遇到的话 , 一定不要错过 。
1
静 , 能生百慧
很多人对“静”的理解 , 存在误读 。 有人视为木讷 , 有人看作停滞 。
在他们的眼里和心里 , “静”意味着刻板与僵硬 , 毫无灵动之气 。
其实不然 , “静”代表了一种具有恬淡气息的人生状态 , 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繁华的世界里 , 如果将一切欲念和杂念于某刻放下 , “静”就能从抽象化为具体 , 心灵顿感清爽、澄澈无比 。
《道德经》中有言:“躁胜寒 , 静胜热 , 清静为天下正 。 ”
躁动可以战胜寒冷 , 给人送去温暖;冷静能够战胜狂热 , 让人头脑保持清醒;清静无为 , 才是天下正道 , 才能统治天下 。
当心思随着万物运转 , 人之情绪或喜或悲 , 外界所施与的影响也愈大 , 总能将我们的思想搅得天翻地覆 , 一刻也不得安宁 。
只有让内心清静下来 , 才可以明察 , 看穿表面的浮华 , 看到事物的本质 , 进而对事物能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 不会被世俗利欲所困扰 。
所以 , 静不仅是一种智慧 , 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 。
在战事最艰难的时候 , 就连修养如曾国藩 , 也免不了万般焦虑 , 六神无主 。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 他都会到小楼上独自静坐一会儿 , 这个时候他早年开始修炼的静坐功课就发生作用了 , 他能让自己静下心来 , 做出正确的决策 。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 , 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 。 静在心 , 不在境 。 ”
【道德经|《道德经》:这三种人,自带贵气,遇到请深交】摒弃心浮气躁 , 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 但可通过培养兴趣与情操 , 让精神多一份滋养 , 多一份沉淀 , 尽量远离一切不必要的社交 , 只专注于眼前乐做之事 , 不迷失于觥筹交错 , 在淡泊中体味真实 , 用心去感受“静”的力量 。
物随心转 , 境由心生 , 心若静好 , 幸福常存 。
道德经|《道德经》:这三种人,自带贵气,遇到请深交
本文图片

2
虚 , 能容万物
《道德经》有言:“三十辐共一毂 , 当其无 , 有车之用 。 埏埴以为器 , 当其无 , 有器之用 。 凿户牖以为室 , 当其无 , 有室之用 。 故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 ”
意思是 , 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 , 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 , 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 。 开窗户造房子 , 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 , 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
庄子则说:“唯道集虚 。 虚者 , 心斋也 。 ”
“虚”是一种空间形态 , 只有将已装满的东西倒掉 , 才能接纳全新的事物 。
一些器物 , 比如酒杯和茶壶 , 它们有用的部分 , 不是有形有象的实体部分 , 而是实体围成的空虚部分 。
酒杯和茶壶如果变成实心的 , 就不能用来盛酒盛水 , 也就失去了效用 。
一个“虚”字 , 几乎掌控了一切规律和脉络 。 虚怀若谷的态度 , 虚心谦逊的本色 , 这些耳熟能详的品质 , 无不追溯回“虚”的本质 。
人心也是虚空辽阔的存在 , 世间纷纷扰扰 , 人心很容易被琐事、俗事填满 , 而处于躁动的状态 , 所以要及时清空 , 要“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