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烨|夜雨丨冉烨:珍惜当下的时光

冉烨|夜雨丨冉烨:珍惜当下的时光
本文图片

珍惜当下的时光
冉烨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来处是归途》 , 感触颇深 。 此剧改编自新锐作家李燕容的中篇小说《等待》 , 影片讲述了一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 , 和他的家庭的故事 。 影片上映后 , 曾荣获多个奖项 , 如第十二届纽约独立电影节最佳剧情奖等 。
夏父的阿兹海默证 , 已有十多年 , 最近并发症频发 , 有时候 , 连坐在对面的女儿是谁都不知道 。 他会迷路 , 忘记了回家的路 。 他最大的心愿是回老家 。 在他清醒的时候 , 夏母为自己和老伴定制好了寿衣 。 夏父的是古铜色缎面 , 印的是金丝福寿 。 夏母的是枣红色缎面 , 印的是金丝牡丹 。 夏母满意的比划着寿衣 , 说 , 衣服也认人 , 回家沾沾人气 。 那天 , 夏父很清醒 , 抱着衣服就回来了 。 他们都很平静 , 没有悲伤 , 就和出去赶了一个集一样 , 平平常常 。 虽然我们都知道 ,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 可是当我们渐渐走向那个未知的世界时 , 还是充满恐惧 。 如何能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 减少疾病的痛苦 , 让老人完成最后的愿望和偏好 , 减少遗憾 , 最后平静的离开 。
夏父的并发症导致他 , 生活不能自理 , 在轮椅上生活 。 夏母会时不时的提醒他 , 别光顾着看电视 , 要记得上厕所 。 一次 , 由于父亲太重 , 母亲无力帮父亲小便 , 夏母的小女儿 , 夏天很着急 , 不顾父女有别 , 冲进去 , 帮父亲褪下裤子 , 那一刻 , 像个孩子一样 , 母亲抱着父亲痛哭 , 那一下 , 也褪去了父亲最后的尊严和体面 。 母亲退出门去 , 由夏天在里面打理 。 每个人到了生命的最后 , 都想有尊严的活着 。 可是 , 由于种种 , 如一个人有时实在搬不动病重的亲人 , 需要两个人帮忙 。 母亲因为搬不动父亲 , 把自己的腰闪了 , 到现在还时时犯病 。 谁都知道夏父的病 , 一天比一天严重 , 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 可夏天却不这样认为 , 他希望父亲一天天好起来 , 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 为此 , 她辞去外地的工作 , 回来照顾父亲 , 也减轻母亲的劳累 。
可是父亲的病越来越严重 , 吃饭会呛着 , 有时拒绝吃饭 , 让母亲更加不安 , 她甚至求父亲不要再折腾了 , 她有时也会抱怨 , 流泪 。 当父亲戴上氧气罩的时候 , 夏天一边给父亲念儿歌 , 一边想父亲年轻时的样子 , 羞涩腼腆 , 坚强乐观 , 现在看看和婴儿一样需要照料 , 她觉得父亲一定很痛苦 , 或许 , 死亡对父亲而言 , 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 她甚至有拔下氧气罩的冲动 。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 , 有时候 , 我们别无选择 , 只能由家人帮我们抉择 。 其实 , 每个人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事情 , 特别是面对行将终结的生命时 , 也一样 。 我似乎明白了这个道理 , 不是对死亡说“不“ , 而是对生活说“是” 。有时候 , 勇气不仅仅意味着采取勇敢的行动 , 还包括生命如潮水般退却时 , 勇敢的活着 。 或许我们需要彼此鼓励 , 说出来自己的感受 , 和你最后的愿望 , 让家人们知道你的爱 , 和你自己喜欢以哪样的方式离开 , 有的人并不想去医院 , 喜欢在家里 。
电影中当医生告知父亲的病已无望时 , 父亲只希望能回到老家 。 为了不连累夏天 , 在没有告诉夏天的情况下 , 匆匆出院 , 回到老家 , 穿上早已准备的寿衣 , 躺在老家炕上 , 双双离去 。 夏父和夏母 , 不想连累小女儿 , 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 来成全女儿的做法 。 我感到酸楚和悲凉 , 一种无力感 , 虽然终究是不赞同这种方式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