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用煎饼复刻世界名画,一名中年女性的“诗与远方”|新京报快评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用煎饼复刻世界名画,一名中年女性的“诗与远方”|新京报快评
本文图片

▲徐海霞制作“煎饼花” 。 截图来自新华社视频
近期 , 一些中年女性“出走”以后的生活 , 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
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 , 来自山东蒙阴的徐海霞“出圈”了 , 她用一双巧手将煎饼做出了栩栩如生的“煎饼花” , 从玫瑰月季郁金香 , 到梵高达利拉图尔 , 这是属于一个中年女人的浪漫;最近 , 58岁说脱口秀的“黄大妈”火了 , 调侃自己、吐槽比赛 , 这位瞒着家人来讲脱口秀的中年选手“一开口就赢了”;54岁的潘喜梅 , 重拾高中课本自学备考 , 考上了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 。
她们精彩的生活 , 让人惊讶之余又忍不住多看几眼——为何这些中年女性的生活可以这么有趣?她们的所作所为 , 之所以让人关注与感叹 , 就在于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几乎不可能” 。 这种偏见在于 , 一个中年女性常常被认为是属于家庭的 , 她们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孩子或孙子 , 既没有时间 , 也没有途径去拓宽日常以外的生活 。
这种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生活 , 无形中给中年女性做了一个狭窄的定义 , 而下定义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 “中年女性” , 时常被描述成一个固定的群像 , 善良、淳朴、八卦、顾家等词汇是属于她们的 , 她们的人生既约定俗成 , 又一成不变 。
但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中年女性走出那个狭窄的 , 或舒适或压抑的生活圈 , 展现了另一种生活 。 所以 , 当她们打破这种偏见与刻板印象 , 选择走上脱口秀的舞台 , 选择将枯燥的煎饼做成“花” , 选择步入大学时 , 这种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 步入中年 , 改变已然不易 , 对于一辈子为家庭、为生活付出的中年女性来说 , 更是如此 。 2006年 , 徐海霞中年下岗 , 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启了现在的煎饼生意 , 倾注全部热爱 , 才有了她今日的被关注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用煎饼复刻世界名画,一名中年女性的“诗与远方”|新京报快评
本文图片

▲9月10日 , 潘喜梅到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报到 。 图/“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号
在这群普通又闪着光的中年女性身上 , 最难能可贵的是 , 她们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跟谁赌一口气 , 或是向别人证明“我可以” , 抑或做一场壮丽的女性宣言 , 而只是因为“我喜欢” 。 因为喜欢 , 所以愿意尝试另一种生活 , 哪怕被质疑、被批评 。 站在舞台上的“黄大妈” , 无论是否得到认可 , 她已经足够“酷” 。
这其实是一场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改变与自我变革 , 但又不局限于她们 。 对于任何一个平凡、迷茫的人来说 , 大抵都是如此 。 打破被限制、被定义的围墙 , 从熟悉的生活走向另一个公共舞台 , 也是寻找到自我的一种方式 。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我颠覆、从头重来的勇气与权利 。
这几年很火的“奶奶作家”杨本芬 , 六十多岁在灶台旁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 2020年 , 也就是在她八十岁之时 , 杨本芬出版了书写自己母亲的小说《秋园》 , 广获好评 。 她形容自己的生活是 , “人到晚年 , 我却像一趟踏上征途的列车 , 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推着我轰隆轰隆向前赶去” 。
她们或许已经不再年轻 , 但仍旧是有力的、充满生机的 。 人生的热爱 , 从何时开始都不算晚 。 生活的转变亦如此 , 哪怕步入中年 , 依然来得及 。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刘昀昀
编辑 / 徐秋颖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