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元|【疫情防控】静默│刘德元‖静默吧 静默│余娟‖解封│姚章林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刘德元|【疫情防控】静默│刘德元‖静默吧 静默│余娟‖解封│姚章林
本文图片

静 默
刘德元
刘德元|【疫情防控】静默│刘德元‖静默吧 静默│余娟‖解封│姚章林
本文图片

真静啊?
这是2022年9月的第15个日子了 。 我居于20层高楼的窗户开着 , 哪怕楼下有一小片的树叶儿落下 , 也能清晰地听见它坠入尘埃的声音 , 昔日的车水马龙去了何处?
岁月风景挂在瞳孔呼吸的窗口 , 留在身上的 , 只有柔软而无味的静默 , 如无形之水瀞透肌肤 。 这大半年路过的日常风景中 , 是9月让我静下来 , 让我们静下来 , 它是工作和生活以外的一种静默 , 也是自然轮回的一种结果吗?就摆在9月 , 作为更深的梦的背景 。
人究竟如何才能构建自己辽阔的精神宇宙 , 把这大半年碎片的思绪做一个归集 。 若片刻没有意义 , 时间就没有意义 。
静下来 , 在这个秋天 , 从文字里看到远方的风景 。
人活着 , 都在寻找一种自由 , 有时候 , 通向自由的路 , 架构在当下的时空之外 。 20层高楼的距离 , 它日常的美 , 和屹立在生活中的气度与质感 , 依然让我无法相信 , 这是一种静默 , 面对之前外物喧嚣和时间的一连串问号 , 它独特的镜像和飘摇的树枝 , 只保留恰好的光泽 。 以为通向未来的路 , 其实只是通向过去 。 我能听见内心深挖隧道的声音 。 在静默中渐行渐远?
刘德元|【疫情防控】静默│刘德元‖静默吧 静默│余娟‖解封│姚章林
本文图片

就这样静默吧 。
我在20层楼的高度 , 可眺望的天边 , 乌蓝灰色的云紧紧相依 , 随后消散 , 我感到城市慢慢变软 , 坚硬的建筑秩序在微凉风中被静静改变 。
但 , 阅读和写作 , 都不会消亡 。 我的朋友在静默中浅唱低吟:“高高举起月饼/仿佛托起天眼/期盼那/天外的回音//探寻南北极点/感应大地撕裂的疼/和面对面的间隔//我举起一杯没有桂花的/桂花酒/为了那月那冰那魂/那个回音” 。 文学就是这样 , 它从来都属于少数人 , 但不是私人物品 , 它的独特魔力也在于它既在时间之中 , 又超越于时间而存在 。 在文学这里 , 个体才是最大的量级 , 静默不存在于肉体 , 存在于灵魂 。
刘德元|【疫情防控】静默│刘德元‖静默吧 静默│余娟‖解封│姚章林
本文图片

今天静默 , 读小芳老师《二姐在集中隔离的日子》 , 就是再一次体会人在世间行走中的一段静默 。 她仍在时间之中 , 距离 , 以静待一个疏朗的秋天:“我的牵挂并没能筑成一道牢固的墙来阻止奥密克戎的入侵 , 我借亿万丝月光也编织不出坚固的囚笼限制奥密克戎的扩散 。 ”小芳老师的柔情让人泪目 , 二姐的静默给人坦然 。 一个人永远可以为自己的内心留一片静默的天空 , 以抚慰命运的残酷 。 让那些真实的疼痛和盐分以一种美的方式慢慢蒸发吧 , 因为只有静默值得我们怀念 。
习惯了在凌晨6点醒来 。 楼下 , 有居民隔空喊话:“大白”你们辛苦了!看到这里 , 我泪湿双睫 。 好静的早晨 , 窗外依然是窸窣的虫鸣和流淌的夜光 , 而内心是安宁是静默 。 仔细想来 , 这么多年 , 静默赋予我最珍贵的东西:广袤的自由 , 平静的心和一些想象 。 沐浴在其中 , 获得完整而上升的自己 , 获得灵魂与爱意 。
静默的日子 , 喜欢未弋的《倾听月光》:“中秋节来了//居家 , 心情被‘新冠’侵扰/凭窗凝望/云天寂寥//月圆在心中/与儿孙千里共婵娟/我只在咀嚼月饼的孤独中/倾听月光” 。 这首诗只有月色寂寥 , 以及和亲情的关系重新端回与月光对视的平等高度 , 是一个人在静默中的心灵表达 。 静默的写作不应该让语言暴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