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西安天坛旧小说

作者:黎荔
一篇西安天坛旧小说
文章图片
很多很多年前 , 我在陕西师范大学老校区上大学的时候 , 校园南边幽暗处有一个巨大的圜丘 , 沧桑厚重的形体湮没在杂草树荫之中 , 长期生活在周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发现它 。 这个大圜丘旁边好像是陕师大的煤场 , 乱糟糟的堆放着很多杂物 , 里边似乎也长年荒废着 。 几排破落的房屋少门缺窗 , 路面煤灰飞扬 , 很少有人经过 。 一段坍塌秃废的围栏 , 深锁着一个依稀有台阶的圜丘 , 杂草疯长丛生 , 茂盛得自在坦荡 。 作为探险队队长的好奇基因 , 驱使我爬上这个大圜丘好几次 , 一直以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山包 。 不知过了多久 , 才偶然听一位学历史的学姐说 , 这个大土丘 , 可是一千四百年前的皇家天坛 , 是隋唐王朝近三百年里的皇家祭天之处 , 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等有二十位皇帝曾在此登坛祭天 。
作为三百余年里隋唐皇家重要的活动中心之一 , 这座隋唐天坛早就废弃了 , 深锁于杂草从生中 , 周围堆满了垃圾 , 实在让人心生凄凉 , 只有圜丘脚下立着的字迹模糊的石碑 , 见证着它曾有过的威严神密的不凡过往 。 和北京的天坛相比 , 西安的隋唐天坛其实更具历史价值 , 北京天坛只有5.4米高 , 西安天坛高8米 , 北京天坛只有4面台阶 , 西安天坛却是12面都有台阶 , 更符合周礼礼治 。 此外 , 据记载 , 西安圜丘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 , 比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北京天坛早了将近一千年呢!因为西安文物富集、遍地遗珍 , 这座废弃的隋唐天坛一直不受重视 , 那么多年来它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 因涉及属地管理权、拆迁等多方面问题 , 其遗址规划迟迟不能动工 , 一直隐匿于陕师大南面的幽暗小巷深处 。
一篇西安天坛旧小说
文章图片
在离开这座荒烟蔓草中的古老天坛很多年之后 , 我才在报纸上看到 , 西安市文物局在2003年对天坛组织实施了保护工程 , 2014年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天坛遗址公园概念规划》 , 遗址公园内要新建两层天坛博物馆及少量配套设施 , 天坛遗址按原貌展示 。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 , 占地约54亩天坛遗址公园终于建成对外开放 。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大城之中 , 我想 , 没有太多的人 , 如我一样 , 曾见过1999年3月社科院考古队发掘之前的隋唐天坛 , 那个最神秘、最幽深、孤单地卧在荒野上的天坛 。
当年十八岁的大一新生的我 , 曾在那里盘桓过 , 凭吊过 , 幻想过 , 为孤寂的灵魂吟唱过 。 立在天坛之上 , 想想隋以至唐的若干个皇帝曾踏上过这块土地 , 正是在这里遥祭上苍 , 真有“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之感 。 俯瞰那逝去的悲欢和沧桑 , 想想假如有一个无人祭奠的灵魂 , 独自在荒山间游荡 , 月光是她洁白的衣裳 , 却没人为她点一柱香……
一篇西安天坛旧小说】翻点旧日的杂物 , 看到了十八岁时我写的一篇小说《寻访》 , 是那年那月我所亲历亲证的西安天坛 , 其中所记的人事已真假难辨 , 但应该说很大程度上是真实的 , 最起码有真实的影子 。 贴出来分享吧!即使从文字到情感都很幼稚 , 但保留原貌 , 不易一字 。
一篇西安天坛旧小说
文章图片
《寻访天坛》
我们这个班级是个很特殊的民族班 , 我们宿舍南腔北调 , 都来自祖国的边疆 。 七个女孩分别来自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云南广西 , 民族成分藏族回族东乡族锡克族维吾尔杂色多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