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荐读】退休后,那些远离朋友的人

01
逃离心态:世间万般苦 , 唯有自渡 。
人这一生 , 总在不停地追求 , 也在不断地逃离 。
当理想与现实产生巨大落差时 , 逃离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保护 , 也是给生命找寻一个出口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写道:“俗人昭昭 , 我独昏昏;俗人察察 , 我独闷闷 。 澹兮 , 其若海;飂兮 , 若无止” 。
意思是说:世人是那样的明白 , 只有我是如此的昏聩;世人是那样的聪慧 , 只有我是这样的糊涂 。 我的生活是那样坎坷多难 , 就好像那动荡不安的大海一样;我如同那飘忽不定的长风 , 不知何处才是归宿 。
后人研究 , 这是老子在周王朝不被理解包容 , 屡遭排挤的一种苦闷情绪 。 他的处境十分艰难 , 然而 , 还是不改初衷 , 遵循着自己所认定的大道去为人做事 。
他选择了离开周王朝 , 并写下《道德经》 , 向世人传播他的思想 。
与老子有着相似遭遇的楚国诗人屈原 , 在遭到小人诬陷后 , 被楚怀王流放 , 他在《离骚》中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坚贞: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 , 聊浮游以逍遥 。 ”“亦余心之所善 , 虽九死犹未悔也 。 ”
这些饱含着心酸体验和充满智慧的文字 , 每每读来 , 总给人以抚慰 , 以指引 。
人生路上 , 不如意事常八九 , 能与人言无二三 。
经历了半生沉浮 , 尝尽了百般滋味 , 终于明白了万事皆苦 , 唯有自渡 。
退休 , 恰好就是这样一个起点 , 将工作归于工作 , 将自己还给自己 。
“小舟从此逝 , 江海寄余生 。 ”如同苏轼的词作中所写的那样 , 只愿一人独坐扁舟 , 在浮华的人世间 , 沿着自己选定的航向 , 踽踽独行 , 是何等豁达 , 何等率性 。
退休|【荐读】退休后,那些远离朋友的人
本文图片

02
独来独往的心态:窗外的繁华 , 不是我的繁华 。
还记得那条视频吗?
一位资深女编辑 , 在三十二岁那年 , 选择“提前”退休 , 独居深山的一栋民居中 。 她坦言 , 每次交满半年的房租后 , 就盘点一下 , 每个月需要多少开支 , 然后按需接“活”干 , 每天集中两三个小时干活 。
剩余的时间 , 就是走进大自然 , 聆听花开花落 , 守护一株植物的生长 , 在太阳的每一次东升西落间 , 感悟生命的美好与热烈 。
这种“独居” , 让她重新爱上了自己 , 爱上了生活 。
人们常说:“世人慌慌张张 , 只图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 , 能解世间惆怅 。 ”
为了谋生 , 人们不得不合群 , 不得不让自己融入某些圈子 , 但所有的欢喜来自于此 , 所有的悲伤也来自于此 。
多少时光 , 我们戴上厚重的面具 , 去扮演社会赋予自己的种种角色;多少日子 , 我们汲汲于功名利禄 , 不可自拔 。
然而 , 这一切都在退休时 , 尘埃落定 。
回首过往 , 也许 , 会为自己拼搏过、奋斗过而感到欣慰;也许 , 会为自己挫折过、失败过而感到遗憾 。
但人生无法重来 , 错过的便是一生 。 就像有很多人 , 因为忙于工作 , 而疏于对家庭的照料 , 对孩子的管教 , 到头来 , 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的 , 并无一人 。
与其悲哀 , 不如释怀 。
退休之后 , 不再被外人打扰 , 为自己寻一方宁静的空间 , 把时间全部还给自己 , 去爱身边的亲人 , 去抚平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 在平淡的岁月里 , 活出丰盈的模样 , 便是往后余生 , 最浪漫的事 。
退休|【荐读】退休后,那些远离朋友的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