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 多款降糖药被用来减肥,降糖药不是减肥神药( 二 )

自行超适应症用药带来很大风险
“0.6毫克利拉鲁肽打了3到4天 , 感觉到了瓶颈 , 又加大剂量到1.2毫克 , 结果头晕、胀气、想吐 , 反应很强烈 , 我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天 。 ”李静说 , 她仔细查了药物的副作用后 , 开始担心 , 毕竟自己没有糖尿病 , 第二天便停了药 。
“一周前的中午打了一针 , 接下来的四天除了早餐基本上没吃饭 , 配合运动 , 体重从104.6斤降到了101斤 , 但是稍微吃些东西就想吐 , 恢复吃饭后 , 体重也反弹了回去 。 ”夏女士向健康时报记者反映 , 在得知一位好友通过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减肥瘦了几斤后 , 自己也尝试了一下 , 但因为有两次想呕吐的情况 , 还是觉得不安心 。
减重背后 , 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尚未引起重视 。 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 利拉鲁肽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疾病 。 国家药监局官网2013年至2019年多次发布了有关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警讯 , 加拿大警告与艾塞那肽相关的胰腺癌风险 。 美国FDA在2021年7月到9月的不良事件报告中披露 , 利拉鲁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造成胆囊相关疾病 。
2016年 , 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和2014年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肥胖症药物减重治疗部分提到 , BMI≥30kg/m2或BMI≥27kg/m2合并肥胖相关并发症之一的患者 , 建议在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基础上应用药物减重治疗 。
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的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里也明确提到 , 考虑到种族差异并结合我国人口特点 , 2016年版共识指出 , 建议中国人群中BMI≥28kg/m2且经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减重5% , 或BMI≥24kg/m2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负重关节疼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关并发症之一的患者 , 在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基础上推荐应用药物减重治疗 , 本指南建议维持该适应症标准 。
“我国药品法是基于适应症用药 , 如果不在适应症范围内用药 , 就属于超适应症用药 。 在最新的《医师法》里有明确提到 , 医生在超适应症用药时 , 要有特别明确的证据支持用药对患者的获益更大 , 才能够得以应用 。 ”陈伟说 , 目前我国市场仅有一款经国家药监局审批的减肥药品奥利司他 , 而对于不属于此类别的其他药物 , 尚没有特别明确的药物应用临界值 。 如需开具GLP-1受体激动剂的处方药 , 前提必须是针对患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 , 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 , 并符合BMI超过28kg/m2(中国的肥胖标准) 。 因为有大量研究证明 , 患者在应用药物过程中 , 进食量较用药前减少了 , 体重也下降 , 随之对于血糖控制也是极有益处的 。
“所有的减重药物都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 其中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是胃肠道方面 , 恶心、呕吐、腹泻等 。 一般情况下停止用药后症状会缓解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教授李舍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 GLP-1类药物用于减肥治疗在中国属于超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 , 需要专门审批 , 在一定范围内受限制地使用 。 在用药得到体重下降的同时 , 背后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成本和用药负担 , 还有一些潜在未能被研究证实的风险 。 例如对于一部分不适合使用GLP-1的人来说 , 滥用减肥可能会适得其反 , 造成瘦体重(肌肉)流失 , 甚至导致肌少症 。
李舍予表示 , 目前暂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 但在不适合的人身上滥用GLP-1类药物减肥其副作用可能难以预期 , “瘦体重流失可能导致人很容易疲累 , 运动能力下降 , 影响生活质量 , 甚至是正常生活的运行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