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涉及毒品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涉案人员达数十人的特大制贩毒品团伙近日在沈阳覆灭 。这一团伙掌握着3处毒品加工厂、每天制造约2000支海洛因勾兑液 , 8个月制造毒品市值达1200万元……毒贩们称之为“海洛因第一加工厂” 。
透视这一公安部督办大案 , 可以看出毒品犯罪的新动向 。
2007年3月26日 , 警方在沈阳长白地区发现一个叫聂兵的人在贩卖一种特殊的“矿泉水” , 检验结果证实这种“矿泉水”是一种勾兑海洛因药品 。
经过一个月侦查 , 警方发现了聂兵的上线 , 是一个叫迂飞的人 。警方顺藤摸瓜 , 找到了遥控迂飞的人刘巍 , 随着对刘巍的跟踪 , 发现了刘巍设在沈阳郊区的3处毒品加工厂 , 同时也发现了负责给毒品加工厂提供配料的沈阳南六药品批发市场的两名药贩子 。

文章插图
2007年9月1日 , 沈阳警方将迂飞抓获 , 同时抓捕了刘巍及毒品加工厂的负责人和负责提供配料的药贩子 , 一举端掉了3个制贩毒点 。根据迂飞的交代 , 警方又南下广东、福建 , 将负责向沈阳毒品加工厂提供海洛因的两名毒贩抓获;缴获海洛因勾兑液1万余支、成品海洛因勾兑液20余公斤(可装瓶1万余支)及大量的毒品加工设备 。
走进这个号称“海洛因第一加工厂”就会发现其结构完整、组织严密、分工明确 。
37岁的刘巍早年因伤害罪被判刑 , 他在监狱里认识了一个制毒、贩毒分子 , 很快就学会了海洛因勾兑技术 。出狱后 , 刘巍投资30多万元 , 在沈阳郊区的三个地方建立毒品加工厂 , 专门从事海洛因勾兑 。
36岁的无业人员高宝璠是刘巍的“技师” , 在东陵区王滨乡设一个点 , 专门负责将海洛因制成勾兑液半成品 , 然后再将半成品交给在于洪区造化镇的侯瑛 , 由他进行再次勾兑、沉淀和过滤 , 最后将成品交给沈北新区虎石台镇的张朝刚 , 由他进行装瓶封瓶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
据刘巍交代 , 37岁的张朝刚封瓶技术熟练 , 一天能够封1000多支 , 为此 , 刘巍每月给张朝刚开“工资”1万多元 。新华社“新华视点”采访人员 于力 2008-01-07 07版:长江三角洲·国内新闻
原料采购和毒品销售 , 刘巍则完全交给了迂飞 。海洛因勾兑液生产出来后 , 迂飞再负责将货分送给5条下线 。这5条线占据了沈阳海洛因勾兑液80%的市场 , 5条线再通过其他下线最后卖给吸毒人员 。此时 , 一支海洛因勾兑液已由成本不到10元升值到每支60元 。
据沈阳市公安局介绍 , 刘巍犯罪团伙一面大量生产传统毒品海洛因加工液 , 一面抓紧研制新型毒品 , 而主要研究人员就是犯罪团伙的“技师”高宝璠 。
警方在抓捕高宝璠的时候 , 发现了数本学习笔记 , 上面记录了冰毒等新型毒品的制作工艺和方法 。这期间 , 刘巍从网上发现宁夏银川有人兜售新型毒品制作工艺 , 便派高宝璠赶到银川拜师学“艺” 。
在网上号称已经掌握新型毒品制作工艺的人名叫张金龙(已被捕) , 43岁的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任宣传干事 , 后来下海经商 。采访人员在沈阳警方收缴的张金龙从网上下载的材料上看到麻黄素黄碱的膜法处理研究等上百种有关资料 , 在张金龙的电脑网络收藏夹里发现了很多有关制毒、贩毒的网站 , 经过在网上收集材料进行研究 , 然后购买原料进行多次实验 , 张金龙从一个爱好诗歌的宣传干事蜕变成了研究制造新型毒品技术的“毒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世卫组织:注射器不消毒每年致死130万人
- 世卫组织首次颁布中医术语国际标准
- 进行焕发面部新生态,爱缇恩mADM融合自身组织带来新变化
- 女性经常穿低腰裤可能引发软组织炎
- 红薯最健康的食品
- 爆炸伤空难伤225例组织急救及管理对策
- 超声波治疗瘢痕组织增生疗效观察
- 游离组织瓣移植及其修复爆炸伤应用进展
- 什么是牙周萎缩
- 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