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骨科专家frost教授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 , 非机械因素(钙、维生素d、激素等)并非是最主要的 , 而在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肉质量(包括肌块质量和肌力)是决定骨强度(包括骨量及骨结构)的重要因素 。与会的许多中外专家都支持这一论点 。
【锻炼肌肉比补钙更重要】

文章插图
本研究强调 , 肌肉负荷及牵张力(又称机械性因素)对骨强度的控制作用远远大于非机械性因素(如各种骨相关激素、维生素、钙及其他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骨相关细胞因子等) 。后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前者的效应 , 但不能取代之 。例如骨相关激素、钙和维生素d可决定3%一10%的骨强度 , 而机械性因素对骨强度的影响高达40% 。这一理论可解释为什么久卧病床、或多数慢性肌肉衰退性疾病的患者 , 即使补钙也无法阻止骨质减少的现象 。研究者认为 , 增强骨承受负荷及肌肉牵张的能力 , 结合使用骨合成性药物等 , 可以达到激活骨质生成 , 恢复被丢失的骨质及维持一定骨强度水平的目的 。
北医大运动医学研究所提供的一项研究调查表明:某高校200名平均年龄为68岁的老教授中 , 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9% , 远高于对照组的2.3% , 提示脑力劳动者的骨质疏松发病因素中 , 缺乏运动 , 神经肌肉锻炼不足等机械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另一项试验也证明 , 绝对卧床1周后 , 尿钙明显增加 , 2周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 。对这些卧床休息的病人测定骨矿物质含量 , 发现平均每周减少0.9% 。研究表明 , 适量的负重和运动不仅直接对骨骼有强健作用 , 而且运动使肌肉收缩 , 会不断地对骨质的生长、重建及维持产生积极效应 , 骨细胞对这种机械性刺激的反应是激活、自我增生、并促进骨细胞的有丝分裂 , 同时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 从而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目的 。
中老年人可结合自身情况 , 参加一些运动锻炼 。每次保证有30分钟的运动时间 , 即使长年卧床的老人 , 也应每天尽可能离床1小时 , 使骨组织承受体重的负荷 , 使肌肉多收缩活动 , 这对推迟或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大有好处 。那些整天坐办公室的人 , 也应抽些时间常运动一下肢体 。此外 , 平时多喝牛奶 , 少吸烟 , 适量晒晒太阳 , 饮食做到荤素搭配 , 对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也是有帮助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衰病人长期锻炼具有抗心肌重塑作用
- 女人30保湿比美白更重要
- 健身锻炼应持之以恒
- 心脏病患者切忌局部锻炼
- 深层保湿15计
- 黑色张卫健46岁老婆的素颜如此真实,没细腰但紧实,比骨感身材好看!
- 感冒后继续锻炼有害无益
- 少女形体美的锻炼
- 别了松弛的肌肉
- 不同年龄不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