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在南方之南,中国文化版图的灵动繁富( 二 )
文章图片
南北文化在早期都有过巫鬼阶段 , 然而后来各自有不同的文化演进发展 。 刘安的《淮南子》中记载“昔日仓颉作书时天雨粟 , 鬼夜哭” , 北方文化也曾以如此巫气森然的场景 , 渲染发明文字的神奇和不易 。 但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轴心时代 , 孔子的出现完成了一次“天不生仲尼 , 万古长如夜”的突破 , 他把中国从原始宗教的晚期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精神领域 。 以“天”或“天命”的概念为例:在商周时期 , 天命只能维系在一个人身上 , 就是建立了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 最高统治者进行统治的理由 , 在于他有天命在身 。 而他与天的沟通是通过“巫”进行 , 当然也有一些统治者自己变成“大巫” , 也就是“众巫之长” 。 孔子带来的变化在于他把天命观给改变了 , 不再是最高统治者一个人和他的王朝所拥有的了 。 他也把中国文化从过去由“巫”所控制的礼乐给解放了出来 。 他提到“五十而知天命” , 这里天命已经不再只是指一个王朝了 , 而是个人 , 也就是说个人也可以拥有天命 。 他说“知我者其天乎” , 他已经承认个人和天可以沟通 。 这个观点后来变成了孔子的“仁”的观念 , 仁者 ,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 当然后来也有各家各派的解读 , 总之 , 理性时代开始 , 中国的思想史也就开始了 。 中原文明如此早熟!
而南方依然是遍地巫风 , 这是自远古至今一直保存较为完备的一种文化形态 , 是人们世代创造、传承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文化 。 南方的巫道文化深入到日常生活细微之处 , 在治病、驱魔、婚丧、节庆中均有独特的方式 , 千奇百怪 , 五彩缤纷 。 许多地方很神秘 , 尤其有关病痛、生命的民间方式 , 你是说不清的 , 道不明的 , 这便是巫风的某种表现 。 当然 , 自魏晋时期五胡乱华以来 , 南方已经越来越北方化了 。 因为衣冠南渡 , 大量的北方人避难到了南方 , 他们大多数是北方的贵族 , 看不起南方的土著 , 他们不依南俗 , 而是带来大量的北方习俗 , 和南方本来的传统结合 , 逐渐形成新的南方文化 , 所以南北文化的冲突分界线逐渐从长江一带 , 南移到了五岭一带 , 岭南文化成为原生的南方文化最后的完整板块 。
改革开放以来 , 在城市景观日新月异、文化旧貌剧变为商业新颜、全国千城一面的今天 , 新移民、新客家的大量涌入 , 已使北方文化迅速渗透和浸染于岭南之地 , 使得岭南文化自身的发展空间不断萎缩 。 为什么当下在全国各地推广普通话都很顺利 , 唯独在岭南之南两广之地有比较强烈的反弹 , 引发一波又一波反对“推普废粤”的市民运动 , 高举“粤语存亡 , 匹夫有责”的标语 , 因为今天粤语已成了岭南文化最后的立身之处 。 粤语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 , 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亲近 , 正是这种情感维系着岭南人之间的“根”意识 , 失去母语会导向他们某种意义上的集体失忆或魂飞魄散 。 其实粤语算是好的了 , 珠江各支流的百越地区都有粤语流布 , 由侨民带到世界各地以后更是一大语种 , 全球超过7000万的粤语使用人群 , 在海外华人社区中其势力压倒普通话 , 但那些百越各族的小语种语言 , 比如壮侗语之类都快灰飞烟灭了 。
文章图片
南北方文化的差异缘自于历史 , 如果将北方文化看作日神精神 , 将南方文化看作酒神精神 , 一个是论理的世界 , 一个是述情的世界 , 北方是政权和权力的隐喻 , 南方代表着民间、野外和百姓 。 文化的多样性及其自由竞争 , 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能够不断自我更新重生的原因 , 常常在一种主导主流文化颓败之后 , 又有新的地方性文化注入新鲜因子 , 激发其内在活力 。 近代最典型的例子 , 就是清朝的所谓“中兴” , 其实是湘楚文化拯救的 , 因为中心地区早已衰落 , 上个世纪的国民革命 , 北伐战争 , 则是发源于岭南地区并且依赖海外华侨的支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作者:黎荔盐 给我一把盐
- 作者:黎荔2017年3月22日 怎么办你在哪条路上
- 作者:黎荔在遥远的古代 山水之邀约
- 作者:黎荔千山之外 一捧晶莹的新米
- 作者:黎荔读《诗经》 南方之楚人
- 作者:黎荔我最喜欢的现代中国散文集 开出带刺的花
- 作者:黎荔以前在北大上学 语言中的缠绵过去式
- 作者:黎荔每年清明 扫墓日,清明时
- 作者:黎荔我们常说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变气易命?
- 作者:黎荔生命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就在于它有无穷的可能性。|对可能性的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