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书封
“一頁对于女性的观察总体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女性自身 , 它可能不是社会理论性作品 , 而是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去体现女性生存状况;第二类就是具有独特女性视角的女作家写作 , 比如国内的翟永明老师和文珍老师 。 这是一頁女性书籍的两条线比较区别于其他出版品牌、或者出版社出版作品的地方 。 ”张延解释道 。
今年 , 一頁还有一系列女性作品即将出版 。 包括铃木凉美的《献给爱与子宫的花束》《我的书架》、上野千鹤子的《男流文学论》、韩国女性劳动者会编写的《大众文化的女性实战指南》、美国作家艾米·布彻的小说《卡车司机妈妈》 , 以及男性作者艾伦·约翰逊的女性主义读物《性别打结》等 。
本文图片
《男流文学论》书封
能被大众看到的“女性”标签
张延表示 , 趁着如今的“女性主义热”出版大量女性书籍并非一頁的初衷 , 但他们并不排斥这些作品被打上“女性”的标签 。 “因为这个标签是准确的 , ”她说道 ,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这些书扣着‘少数人’出现 , 但在各种场景下 , 如果它们最终以女性主义作品出现 , 我们也并不排斥 , 因为这符合这些书的意思 。 而且 , 在当下的环境 , 女性主义其实更容易被大众所看见 。 ”
对于如今的年轻女性 , 女性主义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日常话题 , 但对于更年长的一代人而言 , 她们也曾在年轻时讨论同样的东西 , 却被归到了“边缘”的位置 。 事实上 , 即使到了今天 , “有关女性主义的内容 , 好像成为了一种声量很大、一呼百应的显学” , 张延说道 , 在她作为出版人去和各方沟通女性选题的时候 , 仍然会有许多碰壁的时刻 。 而那些限制和顾虑的背面 , 也是“女性”作为标签 , 需要立起来的地方 。
“无法定义的女人们”在招募落地的时候 , 鱼仔记得当时的一些波折 。 “虽然想来参与的人很多 , 但是真正拉群的时候 , 一开始只有三十家书店 。 一些执行端的店员可能认为这个活动很好 , 但是决策者出于种种顾虑又退出了 。 ”鱼仔说道 。 幸好最终有50多家书店决定参与 , 达到了他们的预期 。
“女性主义不是天生的 , 也不是强加的 。 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些不太对劲的地方 , 然后去思考 , 去修正 , 这个过程里会有一个自我意识的更新 。 ”张延说道 。 而那些被打上“女性”标签的书籍 , 或许是这个过程的必经之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理学:分开后,男生“依旧深爱你”的3个表现
- |结婚4年!男子入狱后,女方才知道他有艾滋病!“骗来的”婚姻能撤销吗?
- |一乘客因地铁上手机外放收“罚单”!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 |带着孙女走亲访友结果“娃”丢了 民警用时10分钟寻回
- |《情满九道弯》看懂这些隐藏剧情,才明白大茂不只是“房地产商”
- |心理学:“看着异性的眼睛”,就知道你们会不会产生爱情
- |《许你万家灯火》搞懂什么是“多国协定”,才明白什么叫“屈辱”
- |用文学传递女性之声,我们邂逅“女性文学图书馆”
- |情深深:盘点如萍的“守口如瓶”,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 |无论关系多好,请客喝酒,都要注意避开“3个坑”,免得徒留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