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归罪论:孩子在童年时期被父母伤害,长大后应该原谅吗?

父母这个称呼 , 在世俗的眼光中 , 往往意味着保护、关怀、无私的奉献 , 总是自带神圣的光辉 。 《诗经》中有言:“蓼蓼者莪 , 匪莪伊蒿 。 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 。 蓼蓼者莪 , 匪莪伊蔚 。 哀哀父母 , 生我劳瘁 。 ”
但人是复杂的 , 不能一概而论 。 并非所有男女冠上父母之名后 , 便自动拥有了抵抗自私本性的能力 。 现实中 , 有些父母不仅从不为孩子做打算 , 反而在有意无意间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归罪论:孩子在童年时期被父母伤害,长大后应该原谅吗?
本文图片

如果父母犯了错 , 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 孩子应不应该原谅他们呢?这个问题也没有统一答案 , 错误有大有小 , 不同的父母 , 本身的态度也各有不同 , 这些都会产生影响 。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 , 人的学习活动 , 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 , 审视他人所接受的强化 , 把他人的示范作为媒介的模仿活动 。 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 父母的行为就是最有可能被我们模仿的 。
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 , 会把父母当成完美的偶像和模仿对象 , 默认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 。 但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 , 并且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之后 , 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 , 学会了自己去判断行为的对错 。 这时候在父母眼中 , 自己的孩子就是翅膀硬了、学会“顶撞”了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归罪论:孩子在童年时期被父母伤害,长大后应该原谅吗?】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归罪论:孩子在童年时期被父母伤害,长大后应该原谅吗?
本文图片

许多父母接受不了这种转变 , 或者说 , 不愿意接受 。 在传统的家庭里面 , 遵循着绝对的“孝道” , 推崇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 可是 , “人非圣贤 , 孰能无过” , 即便是为人父母 , 也无法避免犯过错 。
面对自己犯错的情况 , 有些父母能够进行自我反思 , 与孩子平等交流;而有些父母不仅对自己的过错不以为然 , 还会反过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 , 道德绑架、指责孩子 。
父母与子女之间 , 虽然有尊卑的差距 , 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 。 长辈与晚辈之间 , 应该有互相纠正、互相砥砺的机会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归罪论:孩子在童年时期被父母伤害,长大后应该原谅吗?
本文图片

在父母犯了小错的情况下 , 如果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及时诚恳地对受了委屈的孩子道歉 , 这样的家庭相处模式是健康的 , 这样的父母也能够言传身教地为孩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榜样 。
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降低父母的威严 , 还会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敬重父母 。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犯了些错误 , 又碍于面子不肯认错 , 身为子女的我们 , 也应该学会包容和谅解 。 毕竟父母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 有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总是在所难免的 。
但是 , 包容并不代表没有底线的迁就 。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 倘若父母的作为对我们造成了深刻的伤害 , 以至于这童年时期就溃疡的伤口 , 在往后的日子里时时作痛 , 在这种情况下 , 孩子有不原谅父母的权力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归罪论:孩子在童年时期被父母伤害,长大后应该原谅吗?
本文图片

现实生活中 , 总是不乏一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对别人评头论足 。 当一个备受伤害的孩子说出自己永远无法原谅父母时 , 他的亲人 , 甚至毫不相关的陌生人 , 就会给他冠上“不孝”的标签 , 对他评头论足 , 甚至口诛笔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