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照相机中的自己,哪个更真实?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
每次照镜子觉得自己清新脱俗或者帅气逼人
的时候 , 打开相机想自拍两张 , 可看到相机里又宽大又扁平的脸 , 自己一下就打消了继续拍照的念头 。
我们普遍认为镜子里的自己比相机里的自己好看 ,
而原相机又堪称相机里的“照妖镜”
, 脸上所有的瑕疵黑眼圈和粗大的毛孔都无处隐匿 。
镜子里的自己和相机里的自己 , 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

效应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照相机中的自己,哪个更真实?
文章图片

还原度 , 镜子略胜一筹
根据成像原理来说 , 镜子遵循光反射的原理 , 在镜子里会形成一个关于你的左右相反的虚像 ,
由此看来镜子成像的精准度和还原度要高于相机
。 实际上 , 就连镜子也无法完全呈现出人眼中的真实面貌 。

效应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照相机中的自己,哪个更真实?
文章图片

根据人体构造以及相机成像的光学角度上考虑 , 普通人的视网膜拥有五百万个感受视觉色彩的锥形细胞 , 有一亿个感受对比度、明暗的棒状细胞 ,
理论上人的眼睛能够呈现五亿像素 , 相机最高也不超过一亿
, 而且人类有两只眼睛双眼成像 , 相机只有一个镜头 。
种种数据都表明 , 论真实度 , 人眼>镜子>相机 。

效应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照相机中的自己,哪个更真实?
文章图片

照镜子还自带美颜效果?
常常觉得镜子里的自己比实际要更好看一些?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 这大概是大脑做的决定 。
照镜子时 , 大脑会自动过滤一些不好的细节 , 下意识地将五官不太完美的地方进行修饰 , 你看到的自己 , 都是大脑美化百分之三十之后的自己 , 基于一种自然的心理暗示 , 被称为是“晕轮效应”:
照镜子时 , 人在自爱的情绪影响下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美化 。

效应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照相机中的自己,哪个更真实?
文章图片

而且镜子“骗人”可不单单依靠大脑的想象 。
不同的光线照射到人身上都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 镜子相比于相机还能反射更多的光线 , 填充面部的一些凹陷和细纹 , 同时肌肤也会显得更亮 , 所谓一白遮百丑 , 当然会更动人了 。
不仅如此 ,
镜子的形状 , 镀层甚至尺寸都会影响呈现的效果
。 一些买衣物的店铺 , 总喜欢将镜子与墙呈现一定的角度 , 使得顾客试穿照镜子时 , 能看到自己更修长更苗条的自己 。

效应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照相机中的自己,哪个更真实?
文章图片

“越看越喜欢”是真的
生活中那些爱照镜子的人 , 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反光的东西来欣赏自己 , 而不爱照镜子的人甚至好几天都不会看一眼镜子 , 认为自己并不关心自己的外在 。
前者也往往比后者在自己的外在条件更自信 。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伊翁茨曾提出过一个
“重复曝光效应”
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

效应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照相机中的自己,哪个更真实?
文章图片

他做了一个实验:在一群不懂中文的美国学生面前 , 重复展示一些汉字 , 部分汉字增加其出现的频率 , 通过统计这群学生的结果反馈发现 , 他们更喜欢重复频率高的汉字 。
而另一项实验 , 是为人们拍一些照片 , 一部分保持原样 , 一部分进行镜像处理 , 结果显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