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何坐曰坐盗翻译的坐 王曰何坐曰坐盗翻译

王曰何坐曰坐盗翻译的坐 王曰何坐曰坐盗翻译

翻译: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坐:犯罪 。该句出自《晏子使楚》,此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 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
《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
(一)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 , 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 , 从大门入 。见楚王 ,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 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二)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 , 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 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 寡人反取病焉 。”
《晏子使楚》翻译(一)
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 , 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 , 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 , 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 , 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 , 我是最无能的人 , 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
(二)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 , 现在将要来了 , 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 。大王问 , ‘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 。’”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 , 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晏子使楚》注释1、晏子:晏子(前578年—前500年),名婴,字仲 , 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 ,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
2、延:引进,请人 。
3、傧(bīn)者:主管接待客人的人 。更:改变 。
4、临淄:齐国首都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三百间:周制,二十五家为间,三百为七千五百户 。这里是虚指,极言人口众多 。
5、袂(mèi):袖子 。阴:同“荫” 。
6、比肩继踵(zhǒng):肩靠肩,脚靠脚形容人多 。比:并列,靠着 。踵:脚后跟,这里代指脚 。
7、何为(wèi):怎么能说 。为:同“谓” 。
8、主:专,守,担负 。
9、使使:派出使 。主:指国君 。
10、不肖:不贤 。
11、习辞:会说话,善于辞令 。
12、方:将要 。
13、何以:用什么办法 。
14、为:于 , 当 。
15、何坐:犯了什么罪 。
16、酒酣:酒兴正浓的意思 。
17、诣(yì):到处去 。
18、曷:何 。
19、固:乃 。表意外的语气 。
20、避席:古人席地而坐,避席即站起 , 表示敬重 。
21、枳(zhǐ):即枸橘,与橘树不同种 。果状似橘,但肉少而味酸 。橘化为枳的说法无科学根据 。
22、徒:只 , 仅仅 。
23、实:果实 。
24、得无:莫不是,表委婉或推测的问话 。
25、熙:同“嬉”,戏弄 , 开玩笑 。
26、?。喝? ,没趣 。
王曰何坐曰坐盗翻译的坐 王曰何坐曰坐盗翻译

文章插图
《晏子使楚》赏析此文记叙春秋时期齐国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 。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 , 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讽刺了狂妄自大 , 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
全文语言简洁明了,层次分明,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且叙述客观,情节一波三折节奏紧凑充实,作者将两国交锋时的紧张刺激娓娓叙来,并且通过语言描写向读者传递这种气氛使读者如有亲身体验之感 , 同时也能领略到晏子的风采 。
《晏子使楚》创作背景春秋时期,很多谋士能臣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 , 各为其主,谋取霸业 。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 。
前548年,由于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 , 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
通过这次教训 , 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 。在这种情况下 , 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
晏子介绍晏婴 , 晏氏,字仲,谥“平” , 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 。
《晏子使楚》作者介绍《晏子使楚》的作者不详,后被刘向整理编入《晏子春秋》 。
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 , 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 , 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 。
【王曰何坐曰坐盗翻译的坐 王曰何坐曰坐盗翻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