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制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中国音乐文化作为这光辉灿烂文化的一分子 , 同样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
我国古典音乐主要以古老为尊崇、以宁静为上品、以天人合一为至高的艺术追求,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境界 。
今天聊一聊我国古典音乐的精华——我国古代十大经典名曲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
一、《高山流水》

文章插图
《高山流水》是古曲中最早、最典型的寓情于景、借景述志的音乐作品 。
据说伯牙深居山间,终日携琴弹奏 , 除了刻意表现山间瀑布流水的倾泻直下、潺潺急流,还随意描绘哗哗水声和鸟鸣风声的此起彼伏 。更为主要的是借大自然的美丽元素来抒发自己高亢悲壮的处世胸怀,以及去闹归静的平静心态 。
伯牙,姓伯,名牙,又作伯雅 。战国时的音乐家,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 , 被人尊为“琴仙” 。
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汉阳(今湖北武汉蔡甸区集贤村)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 , 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 , 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伯牙琴兴大发 , 拿出琴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 , 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 , 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 , 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
这个人正是钟子期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 , 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 , 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打柴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 , 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讲述,伯牙心中暗暗佩服 。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 , 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 , 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又说:“这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这不就是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吗?伯牙大笑道:“你真是我知音?。庇谑橇饺吮憬嵛值?。一起约定来年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
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怎么也不见钟子期,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 , 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曲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后人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这正是: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5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
二、《梅花三弄》

文章插图
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 。是中国古典艺术中表现梅花的千古佳作 。
该曲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 。借景抒怀,曲调优美,平缓 。抒发了魏晋文人超尘脱凡,孤芳自赏的胸臆 。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人 。东晋时期名将、名士、音乐家,丹阳尹桓景之子 。富有军事才略,建元十九年(383年),参加淝水之战 , 大败前秦王苻坚 。平生善于吹笛,宿有“笛圣”之称 , 桓伊唱的挽歌与羊昙唱的乐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难》辞,时人称为“三绝” 。
王徽之,字子猷,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东晋时期名士、书法家,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圣)第五子,曾任黄门侍郎 。王徽之行为怪诞,有才而放荡不羁 , 做官而不管事 。
《世说新语》记载:王徽之应召赴东晋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 。恰巧桓伊在岸上过 , 王徽之并不相识他 。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 。”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 。桓伊并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反而坐在胡床上郑重地吹奏起来 , 笛音袅袅、宛转动听,一曲毕,双方并无二话,桓伊骑马便离开了 。这就是东晋名士的旷达和潇洒,所谓真名士自风流 , 丝毫不拘小节 。
桓伊敦和风雅,王徽之狂狷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 。正是这个机缘,才有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这正是: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动、水清清 。
三、《夕阳箫鼓》

文章插图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因《春江花月夜》著名 。
《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 , 属乐府清商曲,据说此曲为陈后主叔宝所创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格调与境界远在同题的宫廷诗之上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 , 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 , 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 , 闻一多赞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琵笆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其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正是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其旋律雅致优美,曲调安宁,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 , 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 , 桨橹添声……
《春江花月夜》只有一首,唐朝只有一个 。《夕阳箫鼓》的琴声阵阵传来,绘声绘影,《春江花月夜》所描述的那种画韵诗境尽现于眼前,使人有如梦回唐朝,进而无限感怀大唐盛世之万千气象 。
四、《汉宫秋月》

文章插图
琵琶曲《汉宫秋月》,旋律抒情委婉,表现了宫女细腻深远的幽怨悲愁的情绪和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在汉乐府中就有不少关于宫女之怨的题材,如《玉阶怨》、《昭君怨》、《昭君悲》等 。
西汉汉宣帝时期 , 国力强盛 。北方的匈奴经过汉武和昭宣时代的轮番打击,内部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 。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称藩归附汉朝并亲来长安朝觐汉宣帝 。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 , 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入朝,自请为婿 。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 。
王昭君,王嫱 , 字昭君,齐国王襄之女,出身平民 。17岁被选入宫待诏 。在宫中过着不得见御的冷清孤寂的生活 。让青春年华年复一年的老去 , 不如远赴异域,然匈奴所居之地是草原大漠,未来如何 , 谁也不知 。
就这样,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 , 黄沙漫天,马嘶雁鸣,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一首《出塞曲》,无限感伤 , 催人泪下 。天边大雁,望着惊艳的女子,听着凄婉的琴声,纷纷扑落于平沙之上 , 遂成“平沙落雁”之绝唱 。“落雁”也成了昭君的代称 。
王昭君到匈奴之后,封为宁胡阏氏 。后来昭君在匈奴生了两个儿子 。呼韩邪单于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欲娶昭君 。父死后,子可娶继母,兄死后,弟可娶其嫂 , 这本是胡俗 , 在匈奴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昭君觉得难以接受,上书汉成帝求归,成帝敕令其可以不尊汉习从胡俗,昭君后来只好服从 。
跨越八百年的对话,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写出了对王昭君的追念、同情和神往:“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五、《阳春白雪》

文章插图
《阳春白雪》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又名《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 。
师旷 , 字子野,平阳(今山东新泰市南师店)人,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 。他生而无目 , 故自称盲臣、瞑臣 。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 , 善弹琴 , 辨音力极强 。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 。师旷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知晓劳苦大众的生活是水深火热的,有普世的情怀,两百年后的孟子 , 尊其为“亚圣” 。
《阳春白雪》这首琵琶独奏曲古曲,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 。旋律清新流畅 , 节奏轻松明快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
【我国古代十大经典名曲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古代十大名曲有哪些】 在《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中,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克斡袼担懈枵呖陀诔?nbsp;, 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 。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 。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 即“引商刻羽 , 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 。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