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读书叫什么

【古代把读书叫什么】
谢翁笠老师邀请 。我们从古代留存的诗句里知道 , 读书 , 在古代就叫读书 。例如唐代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的诗句”刘项原来不读书“,宋朝大学士苏东坡的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以至明朝的《古今贤文》里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都侧证了“读书”这个词,自古至今没有改变的事实 。

古代把读书叫什么

大家都知道,读书是人们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古代,谁读的书多、从中获得知识多 , 人们就冠以“学富五车” 。能学以致用并有发挥之才,便称“才高八斗”、“满腹经倫“ 。历史上的大儒硕才浩如烟海,但唯一的途径,都是从读书中脱颖而出的 。古代人把读书看做是追求功名的至高无上的路径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正是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天下学子都往这条道上挤,为的是跳龙门 。上去了 , 当官了,既使是家里的“鸡犬”也随着“升天” 。所以古人为了后代都能积极上进、求取功名 , 便有了《劝学诗》,最著名的便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当然,我们应当批判的是,古代统治者因把读书当做取士的唯一途径,也残害了无数个学子和家庭,比如明朝的书画家唐伯虎,祝枝山,书法家徐渭 , 以及《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等,可谓是一家欢喜万家愁 。
古代把读书叫什么

今天,我们已经不把读书仅仅看做是求取功名的敲门砖了,随着制度的优越,社会的昌明,教育的普及,人们更多地把读书当做修身养性、开扩视野的方式和习惯 。但令人堪忧的是,真正自觉读书的人少了,所以 , 我们还要从自身做起,多多读书,多多读好书 。因为 , 读书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