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是哪两个国,唇亡齿寒中的唇和齿指代的是什么?

唇亡齿寒是哪两个国

虢、虞两国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 , 指的是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 ,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 , 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而后最终为晋所灭 。
唇亡齿寒是哪两个国,唇亡齿寒中的唇和齿指代的是什么?

详细介绍: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 。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 , 计划先打虢国 。但是晋军要开往虢国 , 必先经过虞国 。如果虞国出兵阻拦 , 甚至和虢国联合抗晋,晋国虽强,也将难于得逞 。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公,要求借道让我军通过,估计那个贪恋财宝的虞公会同意为我们借道 。”晋献公说:“这名马美玉是我们晋国的两样宝物,怎可随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宝物暂时送给虞公,还不是等于放在自己家里一样吗!”晋献公明白这是荀息的计策,便派他带着名马和美玉去见虞公 。
唇亡齿寒是哪两个国,唇亡齿寒中的唇和齿指代的是什么?

虞国大夫宫之奇知道了荀息的来意,便劝虞公千万不要答应晋军借道的要求 , 说道:“虢虞两国 , 一表一里,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如果虢国灭亡,我们虞国也就要保不住了!” 可惜目光短浅、贪财无义的虞公,竟不听宫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晋国的阴谋欺骗,不但答应“借道”,而且愿意出兵帮助晋军,一同去打虢国 。宫之奇预料祖国将亡 , 无法挽救,只得带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国去了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慷慨帮助”下,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了 。晋军得胜回来,驻扎在虞国,说要整顿人马,暂住一个时期,虞公还是毫不戒备 。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亡了,虞公被俘,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 , 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

唇亡齿寒中的唇和齿指代的是什么?

虢国和虞国

唇亡齿寒是什么故事是寓言故事吗

1、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 ,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 , 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唇亡齿寒的故事是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
2、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 。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 , 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

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出自哪个时期

【唇亡齿寒是哪两个国,唇亡齿寒中的唇和齿指代的是什么?】
3个
《唇亡齿寒》出自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 。涉及晋国和其近邻虢、虞两个小国 。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 , 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唇亡齿寒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
春秋时,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 。晋国想并吞这两个小国 , 计划先打虢国 。但是晋军要开往虢国,必先经过庚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琥国联合抗晋 , 晋国虽强,也将难以得逞 。
晋国大夫荀息向国君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 , 作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让我军通过,估计虏公一定会同意的 。”晋献公说:“这名马和美玉是我们晋国的两样宝物 , 怎可随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宝物暂时送给虞公,还不是等于放在&己家里!”晋献公明白这是荀息的计策,便派他带著名马和美玉去见处公 。
处国大夫宫之奇知道了荀息的来意,便劝虞公千万不要答应晋军“借路”的要求,说道:*虢虞两国,一表一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如果虢国灭亡 , 我们虞国也就要保不住了!”
可惜目光短浅、贪财无义的虞公,竟不听宫之奇的良言忠告 , 反而相信了晋国的阴谋欺骗 , 不但答应“借路”,而且愿意出兵帮助晋军,一同去打虢国 。宫之奇预料祖围将亡,无法挽救,只得带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国去了 。
这样,晋献公就在虞公的“悚慨帮助”下,轻而易举地把虢国灭亡了 。晋军得胜回来,驻扎在虞国,说要整顿人马,暂住一个时期,庚公还是毫无戒备 。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亡了 。虞公被伴,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 , 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 , 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 , 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 , 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 , 惟德繁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 , 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 , 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 , 十二月丙于朔 。晋灭虢 。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 , 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 , 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
(选自《左传》)
注释
晋侯:指晋献公 。
假道:借路 。
虞(yú):周代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一带 。
虢(ɡuó):周代国名 , 又名北虢在今山西平陆县境内 。
宫之奇:虞国的大夫(古官名) 。
谏:旧称规劝君主、尊长,使改正错误 。
表:外面,这里指屏障 。
启:启发 , 这里指启发晋国的贪心 。
寇不可翫(wán):对外来的敌人不能放松警惕 。寇,指外敌 。翫,习惯而不留心 , 放松警惕 。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第二次吗?
其,助词,表反诘语气(反诘是反问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问,它有追问、责问的意味 。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 。
再,第二次 。
辅车相依: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 。辅,面颊 。车,牙床骨 。
其虞虢之谓也: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啊 。
翻译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 , 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 , 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 。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 , 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
成语资料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 , 利害相关 。
【语法及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
【近义词】荣辱与共、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城门失火 , 殃及池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死相依、互相关注、辅车相依、巢毁卵破、巢倾卵破、休戚相关
【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水火不容、同床异梦、势不两立
【押韵词】零碎不全、百举百全、吃水忘源、金玉之言
【谜语】口无遮挡
【歇后语】豁牙子过冬
【出自】:春秋时流行的一句谚语 。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典故】:《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
【成语大意】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辅,颊骨也;车牙床也;颊骨在外,牙床在内,不可一日离也 , 故曰相依 。唇,口缘也;齿 , 当唇之牙也;唇在外,齿在内 , 唇亡则齿自寒 。(《宫之奇谏假道》)
拓展
唇亡齿寒的典故与寓意
唇亡齿寒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虞国借路给晋国却反被晋国灭国的历史故事,彼时晋献公借口要攻打虢国 , 将玉石和宝马当作礼物送给虞国来借路 。虞公不听大臣宫之奇劝告,坚持借路给晋国,导致虢国被灭 。晋献公将虢国灭了之后,回来的时候又剿灭了虞国 。
《唇亡齿寒》的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 , 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 , 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译文: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讨伐虢国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如果灭亡了 , 虞国必定跟着亡国 。不可启发晋国的野心,对外敌不能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 , 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
《唇亡齿寒》的故事道理
1、事物是彼此相依的,舍弃其一就会影响到另一半 , 因为它们是共存亡的 。
2、弱小的势力应该相依为命,联合起来对抗外敌 , 这样才可以生存得更久 。
3、要用长远的目光看事情 。
以上就是关于唇亡齿寒是哪两个国,唇亡齿寒中的唇和齿指代的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 以及唇亡齿寒是哪两个国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