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
一 , 钼元素需求的敏感作物
钼肥适用于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双子叶植物,尤其是十字花科作物和豆科作物含钼较多,对钼有较大的需要量,另外果树中的柠檬和柑橘也对钼敏感 。因此这些农作物对钼元素的需求量比较大 。钼元素是豆科植物的敏感元素,与固氮根瘤形成和发挥作用有关 。大豆是需要用较多的钼一种农作物, 在大豆上施用钼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
二,钼元素对农作物的作用它在植物体内与氮的代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表现为钼不仅在生物固氮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硝酸的还原过程 , 因为钼是组成硝酸还原酶的成分 。钼对农作物使苗期根系发达,苗齐苗壮,抗冻力强;花期促进开花结荚;结荚期结荚多,籽粒饱满,产量高 。
三,缺钼时农作物主要表现
缺钼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 。大豆缺钼最先表现在老叶 , 叶片褪绿,出现灰褐色小斑并散布全叶,叶片变厚、发皱,有的叶片边缘向上卷曲成杯状 , 缺钼可引起豆科作物缺氮 。
四,钼元素的补充
常用钼肥是钼酸铵和钼酸钠及含钼矿渣等 。钼肥的施用方法有基施、拌种、叶面喷施等 。含钼矿碴每亩用量为0. 25 千克左右作基施,一般使用0.05 ~0.1%的浓度叶面喷施,或者参考实用产品说明用量 。
【钼对农作物的作用和功效 钼元素在农业的作用】
钼元素在哪些农作物上的需求量较大,补充钼元素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钼元素在农作物上需要量并不大,只有豆科和十字花科作物需要量大点,反应十分敏感,其它作物没有特殊反应,没有敏感症状出现 。钼元素在花生、洋葱、菠菜、莴苣、花菜等作物上是高度敏感;在油菜、大豆、绿豆、豌豆、蚕豆等等作物上有中度敏感;在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水果等等作物上是没有敏感,缺和不缺没,反应不是非常明显 。

作物缺钼时容易发生缺素症 。豆科作物缺钼时表现的症状与缺氮症状相似,很难辨别 , 容易混淆 。十字花科缺钼症状具有独特性,油菜和花菜最为明显,叶片失绿,失绿部位叶脉间形成黄绿色豆橘红色斑点,叶缘卷曲,凋萎坏死 , 叶片向上弯曲枯萎,成熟叶片尖端灰色、蓝色皱褶或斑点坏死,叶脉叶柄干枯 。缺钼作物症状开始表现在老叶片,后表现在新叶片上 。

钼元素在作物上,促使新的花芽和叶芽的生长 , 否则就会坏死生长点,造成不开新枝芽和不生长花苞,花的发育受到严重抑制,阻碍花粉产生和授粉,造成籽粒不饱满,降低品质 , 减少产量 。

总之,农作物对钼元素只有豆科和十字花科作物产生症状,其它作物症状不明显 。钼肥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的叶芽、花芽的分化和形成以及生殖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作物籽粒的饱满度和产量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钼元素作为农作物生长不可缺的微量元素,几乎所有农作物生长都需要 。其中在大豆、小麦、向日葵等作物对钼元素需求较大 。

补充钼元素对农作物的叶绿素影响较大 。

钼对叶绿素的影响早已引起注意,缺钼植株叶色发生变化 。对大豆、花生和七子花的研究试验表明:植株叶绿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钼浓度成正相关 。缺钼引起冬小麦叶片中叶绿体结构异常,数目减少,基粒发育不良,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卖含量下降不是分解的结果,而是合成受阻 。钼也会影响到植株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类胡萝卜卖作为叶绿体非酵促反应系统清除自由基的组分 , 对植株体内过氧化氢的含量有很重要的影响 。

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 。会影响到水的产生与平衡,从而破坏膜的结构和功能 。在低温条件下,缺钼处理叶片中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尤其是类胡萝卜素下降幅度较大,低温与缺钼对冬小麦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有正交互作用 。在低温条件下,缺钼植株内色素含量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低温直接影响到光合细胞的结构 。钼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色素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钼主要是通过维护叶绿素的稳定性和大大扩大光合叶面积来增强大豆的光合能力,从而影响大豆的光合效率 。

钼作为一种需要量较少的微量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中的许多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程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 , 在大豆的主要生理代谢途径中,钼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确切证实在高等植物氨代谢中发挥重要功能的钼酶有:固氨酵、黄嘌呤脱氢酵和硝酸还原酵 。缺钼的植株一般都会出现氮不足的症状,如黄化 , 特别是豆科作物,正是因为这些钼酵是氮同化及运输的关键酶,生物固氮是豆科作物无机氮同化的重要途径,是由根瘤菌固氮酵完成的, 维持固氨酶的活性需要适量的钼元素 。钼能增强大豆根系活力和根瘤生物量,提高叶片全氮的含量,增强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大豆植株的氮代谢 。

所以,尽管钼元素对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对农作物的高产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