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知识

碎片化时间,最好先明白碎片化时间的本质 , 通过下面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
碎片化阅读与系统性读书学习效果差异的本质初探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们常常会在手机上阅读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等,获取及时的信息,还有大量的观点、评论、心灵鸡汤等,有时我们也会对某一问题进行搜索,得到有关的各种知识,有时会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但是做了这么多,最后你发现其实你没有学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没过多久你就会忘记,当时你觉得很不错的文章和知识,对你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对你根本不起作用 。
相反,有时你花时间认真读一本书 , 尤其是一个认真的作者或者大师写的书时,而不是堆积拼凑的书,我称之为比较系统的书 。你会发现读比较系统的书,你能够记得其中的很多知识点,并且能够能理解和玩味其中的很多知识,过后还会思考,偶尔会有新的感受和体会,渐渐地会将其中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
为什么这两种读书的效果很不一样?其中的内在差别在哪里?其本质是什么?我想了两个解释,供大家参考,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探讨,有更好的想法者欢迎评论 。
我感觉比较系统的书,其书写背后都有一定的逻辑和思考过程贯穿全书,当你读这样的书时,这种思考的逻辑和过程就会形成气,这种气连同书中的知识点一起,在你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到你的知识体系当中,这种渗入是渐进的 , 有序的,构建式的;在你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补充新知识,另一方面帮你构建知识框架,所以你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逐渐融入你的知识框架中,当你学完后你所学到的知识不是零散的知识碎片 , 而是一个整体的框架,当知识作为一个整体的框架时 , 就不会轻易忘记,而且更容易形成深刻的见解和能力 。相反碎片化的知识 , 只是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虽然读起来很美味,但是基本上对你不起作用,因为你无法吸收 。因此只能相当于调味剂,是调味的,没什么实在的营养价值 。
比较系统的书或者一部小说大都是有逻辑框架的,有知识框架或者脉络,这种框架脉络能够把零散的知识和信息融汇在一起 , 形成比较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印证,使得人们很好地理解记忆应用这个体系的各种知识 。因此我们读小说时总是很容易记住小说中的各种人物和故事,相反,当我们读一本散文集时很容易忘记其中的知识 , 其背后的差别就在这里,前者有知识故事脉络,后者没有 。知识链接形成框架和体系以后是有利于人们的记忆、掌握和应用的 。如果以上结论成立 , 那么碎片化知识人们无法记忆掌握的根本原因就找到了,因为各种碎片化的知识之间没有联系和关联,更没有什么框架体系将其网络起来,所有碎片化的知识都是一盆散沙,当这一盘散沙塞进你的脑子里后,它们还是一盘散沙一堆混乱的信息和知识,混乱的信息和知识大脑一般不予理会,如果你不主动思考应用这些信息,时间一久大脑就会把这些多余的信息清空或者搁置,这些信息和知识是不被应用和加工的,自然我们也不会从中学到什么东西找到什么价值和意义 。
因此,碎片化阅读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我们通过碎片化时间获得信息知识是碎片化的,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知识无法利用才是本质 。相反 , 如果我们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一本书,其效果也不会很差,坚持一本一本地读书,读完一本以后再读下一本,这才是读书的最好方式 。其实碎片化阅读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和速度,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 所以碎片化阅读适合咨询类的阅读,看新闻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 。而对于深入地学习了解一个学科、知识和思想时,你最好阅读著作,大师的著作 。因为这样很有效率 , 学到的知识也是最深最好的,而且你还能学到大师的思维方式,知识内在的逻辑和体系,思考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 , 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些大部头的著作才能学到,一般的知识讲解不会有这种学习效果 。
碎片化时间,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容易被打断的、在“整块时间”的缝隙里的时间 。这些时间往往不长 , 或者所处环境过于复杂,不足以让我们完成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 。
常见的碎片时间有几个大类 。第一个大类是“环境不适合的”碎片时间,例如早饭交通高峰时的通勤时间,人挤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分神;第二个大类是“等待”时间,等车、等人、排队等等,都是这一类;第三大类是“间隙”时间,例如课件、会议休息间隙、还有坐马桶的时间等等 。
对于不同的碎片时间,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在方法之前,需要先搞清楚目标是什么 。题主在题目里并没有说明想要完成些什么目标,那么按照当前最常见的理解,姑且假设是打算用碎片化时间来提升自己吧 。

怎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知识

若是这样的话,碎片时间最适合拿来做些输入的工作 。具体来说,看看书、看看公众号文章、或者听听书或者听听音频节目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
碎片化时间,应该对应碎片化内容 。但是需要注意,这些碎片化内容应该是填充已有的信息结构的、应该是在现有知识框架中查漏补缺的,而不应该是自己对之一无所知的新领域新学科的内容 。
举例来说 , 你曾经系统地学习过经济学,那么看看诸如《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 , 看看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社会现状的公众号文章,都会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要在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去啃《微积分》这种大部头,就没什么效果了 。因为干扰严重,因为时间紧迫 , 所以无法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这些全新的东西会难以学会也难以记住 。
【怎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知识】
因此 , 了解自己的知识框架,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知道自己可以在哪里找到合适的适合碎片化时间的内容,才是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前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