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快速的用ps改变照片冷暖色调颜色】
一张通透的片子 , 高光、阴影之间的过渡应该是连续的,高光、阴影的颜色也应该有所区别,这样才能形成对比,不至于让整体看起来灰蒙蒙的 。今天就以平时最容易感知的冷暖色调为例,如何给高光和阴影建立冷暖对比,从前期到后期解决色偏、色弱的难题!
冷暖色是根据人的心理感受划分的,人像中常用冷暖对比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静物中常利用背景和物体自身颜色的反射来强化冷暖对比,从而突显主体;
在风光中利用自然光、人造光等建立冷暖对比关系,让画面层次丰富 。
一、冷暖对比就是亮部与暗部的对比
冷暖是相对的,简单而言亮部暖暗部就冷,亮部冷暗部就暖,灰部是固有色也是最纯的色 。
倾向如果有强弱 , 那就必然有最强暖色和最强冷色 。最强冷:蓝色;最强暖:黄色 。
然而在拍风光时,应该选择逆光,因为逆光能让冷暖对比自然的呈现出来 。
二、拍冷暖的片子如何选择时机和机位
1.时机的选择:自然的色温差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的冷暖对比是不同的 , 阳光越发强烈的时候,就会消弱这种冷暖对比 。
比如:选择在阳光灿烂的时机去拍摄,时刻不对,太难空会带着强烈的蓝色,整个画面显得炫目刺眼 。
然而当华灯初上 , 夕阳西下之时,亮部显得暖,暗部显得冷,天空与地面就会形成各自的冷暖对比 , 整个片子就显得和谐 。
2.机位的选择:在选择机位的时候应该充分借助自然光、人造光、以及不同物体的反射光加强冷暖对比,把遮挡法、低角度应用到构图当中 。
天空与地面的色温差
城市灯光与天空的色温差
夕阳被云层等遮挡产生的色温差
人造光源间的色温差
三、后期如何调节冷暖对比
夕阳落下的真实颜色是黄,而不是红;海水的蓝是那样暗淡 , 这些看似幅度较大的后期流程,步骤却特别少。给大家介绍三种方法 , 也可以综合应用:
1.粗暴的调整:通过白平衡调整,让冷暖色调都能呈现出来——如果色温显著偏向冷暖中的一方 , 则不会出现冷暖对比,而是冷或暖与白色的对比 。
2.分级别调节:分开调节蓝色、青色 , 黄色、橙色的色相和饱和度;
偏暖:红、黄、橙越偏黄,饱和度越高,整个片子就偏暖 。
偏冷:同理绿色、蓝色、紫色越偏蓝 , 饱和度越高 , 整个片子就会偏冷 。
3.区分高光、阴影:整体原则,亮部暖暗部就冷 , 亮部冷暗部就暖,在亮部加入冷色 , 在暗部加入暖色 。
法一:在Camera中通过分离色调调节高光或者阴影
调节前后对比
法二:在ps中打开图像,通过色彩平衡强化冷暖关系,这一步一般放在调色最后一步做,首先确定中间调 。
所以调节冷暖对比的主要思路是:应该重视在连续不断的阴影 ,高光部分之间找到平衡 。
用PS的改变照片的冷暖色调 , 方法有很多,比如用cameraraw滤镜、曲线、色阶、照片滤镜、渐变映射等 。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用又好理解,比较快速的是曲线工具 。冷色改暖色就是把冷色,比如蓝色的值降低,把红色值增加,应用曲线工具,可以把蓝色的曲线变暗,把红色的曲线变亮 。这样就让图片整体变暖了 。接下来举个例子 。请看下图如果要把他改为暖色的金秋时节的感觉,用曲线工具就可以了 。请看效果操作步骤 。第一步,打开图片 , 找到图层面板的下方的调整图层,点击曲线调整图层 。第二步,选择红色的通道,把曲线往下拉,注意要拉中间部分 , 因为更改的是中间调的红色 。第三步 , 选择蓝色通道把曲线往上拉,也是拉中间的位置 。最后,回到RGB,把白色的曲线网下拉,整体图片就变亮了 。这样就呈现出了暖色的金秋时节 。这样图片的冷暖色就改好了 。如果你只是想微调,那么可以拉一点点就可以了,不用拉这么多 。赶快试试吧,把春天的风景照片拿来变色 。可以关注“蓝创PS”看更多的教程 。需要PSCC2017,可以私信PSCC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