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 艺术作品和娱乐产品的区别】
大家好,我是优画君,优画网主编 。优画网,一家有品位、懂生活的艺术电商 。我们的口号是:“简单艺术,简单生活” 。我们的愿景是:“让艺术创造价值” 。很高兴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 。
时至今日,艺术作品和娱乐产品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广,以至于有的时候人们比较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优画君认为,艺术作品和娱乐产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要想把它们清楚地区分,就要搞清楚联系和区别分别体现在哪里 。

让我们来举三个有趣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它有可能是我们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最有资格称得上是“艺术”的作品之一了 。丰腴而端庄的蒙娜丽莎女士,雍容华贵,优雅美丽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她的气质是严肃的 , 没有人会把她和娱乐产品关联起来 。然而,艺术家 Svetlana Petrova 把自家的橘猫 Zarathustra 放到了名画里,她制作出来的“撸猫版蒙娜丽莎”,则让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娱乐产品还是艺术作品 。这幅怀抱橘猫的蒙娜丽莎 , 和许多娱乐产品一样,营造出愉快的气氛,让人感到放松无鸭梨,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消遣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幅作品又确确实实与娱乐产品不同,它运用当代图片处理技术,向经典致敬,将经典解构 , 植入流行的元素,这个目的是严肃的 。与此同时 , 它所做的尝试和探索给予我们严肃的启迪:即借助技术手段,当代艺术可以从神坛上走下来,与流行的、诙谐的元素相融合,变得富有生活气息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艺术作品和娱乐产品的一大区别在于其深层次的目的和带给人的启迪不同,即便它们有时从表面上看,风格和功能几乎差不多 。
第二个例子是龚琳娜的神曲《忐忑》 。这首曲子当年曾经风靡网络,被人们争相模仿传唱 。全曲没有正式的歌词,全部以“啊”“哦”“哎”等衬词吟唱 。据说,这首曲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京剧 。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龚琳娜将京剧中的衬词撷取出来,并配以京剧中的旋律和腔调,创作出这首颇具“实验性”的作品 。这首歌曲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像是一件先锋艺术作品,但优画君认为,它的实质仍属娱乐 。与中国京剧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相比,这首《忐忑》取消了文化背景的深度,将戏剧因素弱化为炫技,尽管一定程度上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但它传递的信息层次很浅 。与真正的艺术作品——京剧相比,它当中包含的文化内容过于简单直白 。它与原汁原味的京剧本身的差别,正是娱乐产品与艺术作品的差别之二——深度 。与之相反的情况出现在彩虹合唱团的作品当中 。彩虹合唱团《春节自救指南》同样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不少人从表面上看,会想当然地将它归为娱乐产品,因为它活泼、俏皮、通俗易懂 。然而 , 优画君却认为,这首歌曲实际上是一件艺术作品 。首先,它的创作和编曲过程中融入了古典音乐深厚的底蕴和内涵,我们从中可以听到诸多经典之作的影子 。其次 , 它的歌词内容,唱出了中国人特有的乡土文化,传达出青年一代对婚姻、物质生活、理想、攀比心理等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它带给人深层次的反思,揭示出传统与当代两种观念的矛盾与碰撞,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变革中,青年人特有的生存状态 。由以上两首歌曲可以得出结论 , 艺术作品和娱乐产品,有时候并不取决于表面的形式,而是取决于深度和内涵 。

第三个例子是当今世界上号称最贵的艺术家之一——杰夫·昆斯和他的气球狗系列作品 。这些充气不锈钢雕塑被制作成气球狗的样子,它们颜色鲜艳,外观时尚、亮丽可爱、装饰性强 。然而,艺术家本人宣称 , 要像生产商品一样创作艺术 。显然,这些艺术品并不是出于严肃的目的被创造出来的,也并没有什么太过深刻的内涵 。但它们仍然是艺术作品,而非娱乐产品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一件作品成为艺术作品 , 有时需要在特定语境下由资本和专业机构共同进行运作,赋予它“艺术作品”这个特定的身份,并且约定俗成 。当它成为一种现象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便开始反过来对它进行阐释,挖掘它的文化意义和深度,赋予它不同的评价和解读,这就类似于一个词,叫做“假戏真做”,当一切都煞有介事地以艺术名义进行,有别于娱乐产品的艺术作品就诞生了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少部分艺术作品本身或许缺乏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性,但是获得了资本的支持和艺术市场的认可,因此我们依然把它们看作是艺术作品 , 并与娱乐产品区别对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