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为什么你身处亲密关系中就容易吵架?
文章图片
人生奇怪的事,和悖论性的问题很多 。关系越亲密越容易冲突,就是一见惯不鲜的悖论现象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两点:1)攻击性压抑,遇到了适宜的关系场域 。这里,我把攻击性压抑,视为个体的容易吵架,即愤怒情绪;把适宜的关系场域,视为安全地带,指父母、亲子、夫妻等亲密关系 。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为什么人在外与人相处,显得彬彬有礼,而身处亲密关系中就容易吵架?特别是出生于上个世纪初的人,如今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中不乏“外柔内凶”者,对外人的态度像对待上宾,对待家人像是仇人 。
其原因在于,他们从小被禁忌的太多,尤其是正常的需求、感受被压制、被打击,如果反抗,反遭遇更凶的压制 。这就是一种成长所需的攻击性压抑 。在人际关系发生分歧或冲突时,那些性格外向、急躁、冲动的人,较容易吵架,及时宣泄了攻击性,而性格过分内向、隐忍的人,容易克制或压抑感受(也叫攻击性压抑),但同时,也容易将被压抑的情绪,以吵架等方式,转移到其他对象或地方 。亲密关系,成为收纳负情绪最常见的地方,正由于,他们是朝朝暮暮长相处的亲密关系,这给“发泄”提供了必然的密集机会 。
人们若针对安全、或隐蔽风险,有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 。这反映了人本能地畏惧风险,和躲避风险的智慧 。套用这一俗话,人的愤怒情绪,若在外部人际关系中,会因害怕暴怒后的风险(比如,得罪人,或反遭攻击)而“欲发又止”,但若在内部或亲密关系中,却会毫不掩饰、冲口而出,这仍反应了人的智慧:把越危险的事情——攻击性释放,放在越亲密越安全的关系里做 。释然怒火,亲密关系域之所以最安全,是因为,愤怒过了,咱们还是亲密关系 。当然,太多太久的战火,也是会燃裂关系的 。
文章图片
【亲密 熊玲:亲密的战火】2)原生亲密关系的投射 。精神分析的研究认为,人的依恋模式有四种:你好我不好的自卑型、我好你不好的自恋型、我好你也好的安全型、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不安全型 。人早期的依恋模式,或叫亲密关系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以后的人际模式 。比如,从小在被否定的关系长大的孩子,他的亲密关系则是“我不好你好的自卑型”或叫做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那么在以后的亲密关系中,他会极度在乎对方的态度和看法,也极易产生反控制 。
进入成人的恋爱、婚姻关系,若总是吵架,很可能跟他们过去的依恋模式有关,即,投射了他们过去亲密的战火——冲突式关系 。我们常看见这样的亲子模式:唠叨的父母--愤怒的小孩,然后发现,这些小孩长大后,在许多人际关系中,都是比较冲动、情绪化,容易发火、吵架的 。身处亲密关系就易起战火,很深刻地说明了,人早期受的委屈憋到了又一个亲密关系里,总是会突然爆发,或是间断性地倾泻出来 。吵,是过去学会的讲理、出气的方式而已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