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 目前各地都在加紧整治,多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 同时,行业内也要加强自纠 。 比如 , 一些地下的“黑医美”“黑培训”,从业者根本不是整形外科医生,培训几天就敢“发证”,甚至小区里的美甲店也敢开展打玻尿酸、瘦脸针、植发等有创型操作 。 这些问题依然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日常动态监管 。
“颜值即正义”是个病,得治
美与健康的关系应如何看待?“美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 ”栾杰表示,健康的身心是美的基础,这既包括身体的健康,还有健康的价值观、审美观和心理 。 医生也不能只“整形”,还要“整心” , 通过积极科普引导公众建立健康的审美观 。
美的进步与社会文明进步息息相关 。 整形手术最早是为先天畸形或者因伤致残的人修复外观,从而帮助他们恢复容貌、建立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 。 近年来 , 乳腺癌等疾病术后的“乳房再造术”等逐渐被更多人认知和重视,对外观的修复也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医学的人文关怀 。
如今,整形外科从以往的“修残补缺”,扩展到为健康人“锦上添花” 。 很多人的审美需求更加个性化、精细化,在增添美和自信的同时,也催生了颜值经济的野蛮生长 。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在变美之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主播的流量增加 。 因此 , 也会造成人们攀比,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选择在倒逼‘颜值内卷’ 。 ”栾杰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过度强调和关注“颜值”,形成“颜值即正义”的风气则需要全社会反思 。
将一切都归于“颜值”,还可能造成个人逃避现实甚至拒绝努力,对年轻一代会构成不良影响 。 各种平台和社交媒体不应在利益的驱动下传播审美焦虑,社会也应反思浮躁的审美风气 。 作为个人,不能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归因于外表,将“提升颜值”当作唯一的“救命稻草” 。
此外,求美者的心理健康需要格外关注 。 栾杰强调 , 部分整形者,尤其是整形成瘾者很可能存在“体象障碍”,即明明外表缺陷极其轻微,旁人很难发觉,本人却将其无限放大,甚至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 。 整形外科从业者尤其要关注和鉴别患者是否存在精神心理层面的问题,很多这方面的问题通过手术难以解决,需要包括精神科在内的多学科共同帮助 。
(完)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栾杰 颜值不是商品,医美不能失序!
- 商品用空了无数瓶的山羊奶身体乳!这次直接薅羊毛!
- 商品化颜值“商品化”趋势是个圈套
- 名字中山大学成商品“名称”,大学名字想用就用?
- 科技中山大学成商品“名称”,大学名字想用就用?
- 商品2021年度@cosme日本最大美妆榜单发布啦!只看各部门的第一名!
- 医美 颜值不是商品 医美不能失序
- 商品颜值不是商品,医美不能失序!
- 商品?注意 展厅设计布局要做好!
- 中性【商品检验】专家说丨如何挑选洗面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