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教育成本的上升 , 换来的却是效率的降低 , 这一点该让我们反思 。
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 , 并不提倡打孩子 , 即使一个小小的问题 , 父母要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孩子听 。
对于这种教育 , 当然是提倡的 , 但是如果车轱辘话翻来覆去的说 , 孩子把它当成一种噪音 , 是不是也要换一种方式?
举个例子 , 小时候的我从来不害怕老爸 , 他从来没有打过我 , 所以每次犯了错误 , 都是先告诉他;
如果这件事老爸也兜不住 , 老妈知道后拿起鸡毛掸子要打我 , 我的大脑就会高速运转 , 感觉那一刻度日如年 , 心中的悔恨无以复加;
此后的很长时间 , 都不会犯类似的错误 , 什么心理产生阴影 , 痛恨父母 , 感觉自卑胆小;
这些统统不存在 , 因为我确实犯了错误 , 自己知道这顿揍跑不了 , 还想什么其他的?
现在的父母 , 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 会先看看书怎么说 , 考虑很久才会做出决定 。
换做二十年前 , 父母上来两个嘴巴子 , 孩子啥问题也没有了 , 虽然粗暴 , 但是效率高超 , 我们永远都会长记性(现在当然是不提倡的) 。
但这种对比也会给我们反思 。
为什么过去经常挨打的孩子 , 什么心理问题也没有?
我们会经常反思这样的问题 , 在80后90后小时候 , 是经常挨打的 , 经常的场景就是被父母打出门 。
自己跟着小伙伴在外面晃荡到晚上 , 回到家看看爸爸妈妈气消了吗 , 然后弱弱地问一句 , 妈妈 , 饭做好了吗?
然后一家人开始吃饭 , 谁也不提刚才的事情 , 大家都跟没事人一样了 。
而现在的孩子 , 打一下就受不了了 , 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 家长存在愧疚心理 , 孩子还会出现种种的问题 , 为什么同样是挨打 , 两代人出现了如此截然相反的情况?
1、现在孩子的抗压能力太弱
现在的孩子 , 都是蜜罐里泡大的 , 一大家子人围着一个孩子打转 , 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 , 什么风雨都不会经历 。
父母都已经提前做好了一切 , 所以孩子的童年是很快乐的 , 但是他终究会长大 。
面对学习的压力 , 面对社会的压力 , 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差的 , 过去的孩子挨打是常有的事 , 父母一招呼 , 就知道赶紧跑;
现在的孩子呢 , 父母说一句“我要打你了” , 就先受不了了 , 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 。
归根结底 , 是抗压能力太弱 , 说不得 , 受不了苦 , 别说打了 , 连骂都成了罪过 。
2、不经常挨打的孩子 , 更受不了偶尔的挨打
现在的孩子挨打很少 , 所以在偶尔挨打的时候 , 他们不知道如何反应;
身体不灵活 , 也不知道躲 , 而大人下手不知道轻重 , 也不知道如何收场 , 所以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 家长也有愧疚心理 。
如今 , 还有很多家庭是打孩子的 , 不过父母也是在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时 , 雷声大雨点小的动动手;
这是有技巧的 , 父母一个抄家伙的动作 , 孩子就吓得跑远了 , 不一会回家了 , 就会老实好几天 。
这种打其实更倾向于一种“吓唬” , 让孩子知道这件事很严重 , 触犯了底线 , 学会反省和畏惧 。
这样的孩子 , 心比较大 , 也比较皮实 , 长大后受到挫折 , 也不认为是多大的苦;
别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 , 也不会难受好几天 , 他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 心理承受能力很强 。
文章图片
05
打孩子不是目的 , 让孩子有所怕 , 有所敬畏 , 才是最重要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今生有你》40多岁被离职的老赵:他的话,揭开职场人的隐痛
- 不爱加班是时代进步,尊重年轻人的时间!曹德旺站在了年轻人这边
- 过年 “你媳妇回娘家过年,咱家20来口人的年夜饭谁做”“我没媳妇了”
-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一个人的风景依旧灿烂。|学会和自己在一起也挺好
- 01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离异女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 老人|一位七旬老人的晚年:退休金8000,在儿子家被当成香饽饽
- 网易 成年人的口头禅,有哪些特殊含义?
- 不完美 一个人的格局会变大,离不开四种好心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