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科挤满了抑郁症小患者,这届孩子为什么这么“烦”?( 八 )


药物治疗只是对付儿童精神障碍的武器之一 。 周玉明介绍说 , 在接诊儿童患者时 , 他时常使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剂、抗焦虑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精神药物、睡眠药物等 。 但这些药物起到的作用 , 更多在于缓解症状 , 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 周玉明说 , 对一些患者来说 , 如果改善不十分明显 , 或惧怕副作用 , 可能会放弃治疗 。 他指出 , 在他接触的患者中 , 不论效果大小 , 都积极治疗的只占一部分 , 还有许多人当发现治疗后无法恢复到患病之前的社会功能 , “可能就去走别的路了” 。
作为临床心理医生 , 梁红认为 , 对于未成年人的情绪问题 , 应该多考虑心理治疗 。 她解释说 , 由于不能在未成年人身上做药物试验 , 因此目前的精神科药物都是针对成人的 , 用药时要特别注意对不同的个体调整剂量 。 而心理治疗可以调整孩子的认知、改善人际关系 , 进行家庭治疗 , 或者教授一些应对复杂事情的技能 。 “不过 , 对于严重的孩子 , 尤其是心理治疗效果不好的 , 也要考虑用药” 。
不过 , 目前正规的心理治疗可获得性较低 , 何凡的患者时常反映预约不到 。 心理治疗师需要经过临床医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培训 , 并在需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提供服务 , 门槛高 , 数量少 。
林红从业近20年 , 她发现家长和孩子都对心理问题更加重视了 , 但也有一些遗憾 。 她时常想起一个小男孩, 刚刚二年级 , 因为行为出了问题 , 父母将他带到林红的诊室 , 但不肯承认孩子有“精神疾病” , 认为只是“打得轻” 。 林红说 , 问诊结束后 , 小男孩不舍得走 , 围着她的诊桌转圈 , 要求父母多约几次治疗 , 但父母没有响应 。 作为医生 , 她看得心里难受 , “其实我特想帮他 , 但就是没辙” 。
小璐妈也曾忽视女儿病情 , 直到情况愈发严重 , 小璐曾经两次尝试自杀 , 她才转为积极为孩子寻求治疗 。 目前小璐的状况已经稳定 , 并计划明年重返校园 , 但母女俩都对未来充满担心 。 “每个有抑郁症孩子的家庭都是一个孤岛 。 ”小璐妈说 , 女儿生病以来 , 她很少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帮助 。 小璐的学校按规定配备了两名心理老师 , 但学校有五十多个班 , 两位老师承担心理课教学任务已经不堪重负 , 无暇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 。 未来 , 小璐妈打算与老师“斗智斗勇” , 帮女儿争取喘息空间 。
“我要和我女儿站在一起 , 毕竟她才是我的宝贝 。 ”小璐妈伸出手 , 搂了搂差点失去生命的女儿 。
【|儿童精神科挤满了抑郁症小患者,这届孩子为什么这么“烦”?】(感谢抑郁互助康复社区“渡过”为本文提供帮助)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