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对于写作同样适用 , 我在翻看一年前或者几年前写的东西时 , 会经常觉得这写的都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
但正是这个过程 , 说明我在成长和进步 。
03.
另一方面 , 就像天然在《生活蒙太奇》中写的:
我总觉得 , 这个世界的联系很多时候是靠共感产生的 。
虽然人有千差万别 , 但我某时某刻的所思所想一定可以代表某时某刻的一部分人 。
我在大学时期写的东西 , 可能并不一定再适合如今的自己 。
但总有人年轻 , 总有人会和我一样经历憧憬、迷茫、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的时光 。
那些不同时空下的感受 , 是相通的 。
而站在如今的视角重新去观察 , 也能看到一些彼时忽略掉和看不到的东西 。
那是这些年积累沉淀下的经验和教训 。
对于自己 , 是“悟已往之不谏 , 知来者之可追”;
对于同样陷于此类问题的人 , 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出口和解决方案 。
04.
还有一点 , 就是房琪在《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里面讲的:你就是自己的答案 。
房琪之所以能够写出令人惊艳的文案 , 拍摄出风格独特的视频 , 心法秘诀就是:她是她自己 。
什么意思呢?
所谓房琪式文案以及她成长背后最深的真相便是: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 。
你走过什么样的路 , 做过什么样的选择 , 见识过什么样的世界 , 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 。
房琪式文案 , 便是她用一路走来的每一步 , 每一次选择和坚守 , 变成自己说出每一句话的底气 。
所谓秘诀 , 无它 , 取决于你是谁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你的气质里 , 藏着你走过的路 , 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
内观自我 ,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
但是为了能够快速成长 , 这一年来阅读了很多成长类书籍 , 反而忽略了内心真正所爱——文学 。
虽然成长类书籍确实干货十足 , 让我有很深的感悟 , 汲取到充足的成长经验 。
但内心深处 , 仿佛在不断枯竭 。
所以 , 每个月我都会在成长类书籍中 , 掺杂一本或几本文学类书籍 , 以此来获取内心动力的源泉 。
而文字的输出 , 仅仅是成长型干货文 , 我可能一周只能输出2-3篇优质文章 。
并且如今追求将一件事讲清楚 , 所以几乎每篇都是长篇大论 。
当然 , 这是一种追求 , 也是对读者的负责 , 是可以继续保持的好习惯 。
反之 , 我也需要追求自我内心的成长 。
在这样的契机下 , 去重新观察和审视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 , 将过往的文字进行反刍和再加工 , 在原有基础上将其打磨、优化 。
这样不仅简单方便 , 而且前后对比之下 , 所产生的感悟和思考 , 便是我这些年的成长和经验 。
05.
所以 , 这篇文章其实类似于一个开篇和序言 。
我终于下定决心 , 将我笔下过往的人和事逐一翻起 , 擦去旧日的蒙尘 。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 , 以当下的视角 , 重新审视和思考 , 打磨成新的内容 , 呈现在你眼前 。
40万字的梳理和打磨 , 这会是一个漫长、但值得的过程 。
【林小西|每一段故事,都有一个后来】或许 , 也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 产生共感 。
我想 , 那些我某时某刻的所思所想 , 或许也可以代表某时某刻的你 。
就让那些活在我们记忆中的人呐 ,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闪闪发光吧 。
? End ?
『往期文章』
11月看的3部电影和13本书
我找到了可以奋斗一生的工作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林慧俐|何猷君前任林慧俐承认婚变,二婚俩月分居,出身豪门感情屡次受挫
- 林如海|贾母为啥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林如海为啥非让贾雨村护送黛玉进京
- 林巧|林巧:良知的召唤
- 林世玲|韩国第一名媛林世玲:嫁三星掌门人受尽委屈,与男星李政宰很甜蜜
- 星座|孤独冷血,又特别深情的星座
- |郝劭文带老婆见父母,7岁继女未同行,林宁瑞向公婆比心好有爱
- 陈菲儿|《谁都》:如果你是陈菲儿,萧尚麒赵明轩林宗谁更符合你的择偶观?
- 林雅婕|《促醒者》林雅婕:不负友情,不负托付,这样的人生再无遗憾
- 张馨月|张馨月晒露营视频,与林峯互相投喂,被老公搂在怀里高调撒糖
- 宰谷臣|恭喜那些越来越沉默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