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学经济的高手帮个忙 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三 )


造成我国名义开放度明显高于实际开放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人民币市场汇率大幅度偏离购买力平价 。正确评估我国开放度和进行相应的国际比较的前提是,必须合理设定折算汇率,而比较合理的折算汇率是购买力平价 。按照购买力平价说 , 汇率应是各国货币各自在国内的购买力比较的结果,也就是说,汇率表示的是一国各种产品的相对价格,而非表面上的货币的相对价格 。虽然按照购买力平价决定汇率的方法在实际外汇交易中很难做到 , 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状态,但是用这种方法比较国家间的总体经济实力和相关宏观经济指标,无疑比市场汇率更为科学、合理 。用这种方法计算 , 199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开放度)为6.95% , 出口依存度为3.74% 。世界银行1992年也首次公布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我国GNP值 。据此,我国1992年GNP为2.35万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7.05%,出口依存度为3.62% ,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结果基本一致 。
第二 , 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非常发达 , 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相对落后,而外贸额反映的主要是物质产品贸易的规模,GNP却包含大量非物质产品价值 。因此 , 准确计算开放度应选择外贸额/物质产品产值的指标,即开放度指标从外贸额/GNP修正为外贸额/GNP(1-服务业比重) 。按这一方法计算 , 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需要大幅度上调,相反我国由于第三产业规模小 , 改变指标后开放度上调的幅度较小,名义开放度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程度将相应缩小 。
第三,贸易方式不同所致 。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主要是来料加工,其进口料件不进入国内市场,而是经加工装配后直接出口 。加工贸易对GNP产生影响的只是进出口差额部分 , 不应当把它同一般贸易作同样处理 。因此,在计算开放度时,应扣除加工贸易额 , 只计算净出口额 。综上所述,我国名义开放度应根据购买力平价、国民经济结构、贸易方式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整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资料,按修正后的方法计算 , 我国90年代中期的外贸依存度大体上为6%左右,这一数值基本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实际对外开放度 。以此进行国际经济可看出,我国目前的开放度还是比较低的,还有待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3.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合理目标.
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应当有明确的开放度目标,这是制定和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依据 。对外开放度合理目标的设定 , 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等众多的复杂因素 。从经济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经济发展战略 。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对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要求不同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尽可能消除进出口限制,支持出口产品生产 , 因而要求较高的开放度 。我国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已经确立了外向型发展战略,实行开放型经济,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逐步提高对外开放度 。
2、经济承受能力 。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必然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冲击,因此 , 要在民族工业发展、国际收支状况和国际储备水平可以承受的许可范围内设定开放度目标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承受力低于发达国家,设定的开放度目标也应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应随着经济承受力的提高,逐步提高开放度,采取渐进的开放方式 。
3、经济稳定的控制目标 。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产生波动,包括经济增长波动和发生输入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风险 。因此,设定开放度目标,必须考虑经济稳定性目标,防范外来的金融风险,同时要考虑到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稳定目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