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吃什么食物,黑鱼吃什么食物( 七 )

黑鱼的生性凶猛,胃口奇大,非常贪食 , 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捕食对象随自身的大小而异 。
体长3厘米以下的黑鱼鱼苗主要吃蚊子的幼虫,体长3-8厘米的黑鱼可以吃小型昆虫、蝌蚪、小虾、鱼仔等 。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年黑鱼尤其喜欢吃鲫鱼、餐条、泥鳅、青蛙等各种小型鱼类和幼鱼 , 饿极了也会捕食同类 。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除了动物性饵料,黑鱼也能以豆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饵料为食 。在水温较高的夏季,黑鱼摄食量很大 。当水温低于12度,黑鱼会停止摄食 。
黑鱼的捕食习性
黑鱼的游动速度缓慢,捕食一般不追赶猎物,而是隐藏于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并高度注视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口活饵游经附近时便迅速出击,一举捕获,摄食量大 , 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上下 。据解剖,一条500克重的黑鱼 , 在较短时间内吞食10厘米长的草鱼种8尾,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能吞食体长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类个体 。
黑鱼的食量大小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 , 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摄食量大,当水温低于12℃时即停止摄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动物性饲料不足时,也能以豆饼、菜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饲料为食 。
黑鱼的生长环境
1、低层鱼类:黑鱼为营底栖性鱼类 , 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底层 , 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
2、适应性强:黑鱼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后部侧扁 。头长 , 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借助在鳃腔内由第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 , 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 , 当温度范围为10°C到黑鱼15°C时,能离开水面达3到4天 。
黑鱼以挠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 , 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小型鱼类和青蛙等等为食物长大 。
不同体型的黑鱼有不同的扑食对象(下面是详细说明):
1,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种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 , 
2,体长3~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
3 , 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青蛙为捕食对象(小型鱼类主要指鲫鱼、餐条、赤眼鳟、泥鳅及各种幼鱼) 。
扩展资料:
黑鱼的生存环境:
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 。黑鱼栖息环境,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 。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
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 , 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 。后部侧扁 。
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 。借助在鳃腔内由第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
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 。乌鱼的生存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16~30℃ 。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
夏令季节活动于水体的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 , 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则蛰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 。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