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 为什么有的字多盯一会儿,就不认识它了?

对人体来说,最有用的信息撷取器官是眼睛,而应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是语言文字 。

脑损伤 为什么有的字多盯一会儿,就不认识它了?
文章图片
人作为万物之灵,天生具有习得语言的禀赋——极为寻常的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日常对白,都成为婴幼儿学习对白谈吐的不竭源泉,与动物之间采用躯体语言、声音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换大相径庭的是,人类总是以“沟通”来完成情绪、状态、既往历史辨识的输入和输出 。
更为直白地说:我们虽然没有亲眼所见某些事情的发生,但单纯靠语言转述,几乎也可复现原貌 。
不过,对文字的理解,或者说阅读能力则需要专门的教育培训 。纵观人类历史,文字初创至今不过四千余年,拼音文字的历史还要短——只有三千八百年左右 。
人类的视觉与文字之间存在着牢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消化这种智慧生物专享的符号,全凭大脑将识别形状的区域进行了最精简的微调,以期适应于特定符号串的信息撷取 。

脑损伤 为什么有的字多盯一会儿,就不认识它了?
文章图片
这是何等的奇迹!在快得令人来不及反应的一瞬间,我们已经由“看见”完成了“理解”和“领会”的转变,大多数人都从未想过:几行文字即可显示不同档次的情感,或激昂深刻,或婉转温存,或傲骨铮铮,或春雪初融……失去阅读能力,是一件不常遇到、也不可接受的事 。

脑损伤 为什么有的字多盯一会儿,就不认识它了?
文章图片
只道是寻常:突然不识字了
在神经医学界,名扬天下的法国学者约瑟夫·德热里纳堪称功勋卓著:他在1887年11月的一次医学诊断中针对“失读症”做出了跨越性的结论 。
病人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见闻广博的退休业务员,对于近日右肢偶发的麻木无力并未挂心,但是,在他一次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看不懂书上的每一句话了 。
奇怪的是,他并非是智力上出了什么毛病:他很清楚书本上的种种符号和标记都是文字和计量单位,他对自己的视力并未完全丧失信心,凭靠手感即可将这些符号逐一描摹出来,比房屋的平面结构设计图更精确 。

脑损伤 为什么有的字多盯一会儿,就不认识它了?
文章图片
并且,对于身边的亲友,病人也可以很轻松地辨识;常用的这些物品,乃至于博物馆里面的美术作品,他仍然维持着相当良好的鉴识能力 。
【脑损伤 为什么有的字多盯一会儿,就不认识它了?】什么都认得,就是不认识字:这就是可怕的“语言视盲(verbal blindness)” 。
德热里纳通过反复的临床检查认为,患者是选择性地丧失了对字母的识别力 。反过来说,如果真有这么一种疾病,那么存留于人的大脑之中,是不是也有一个神秘的场所,专门从事对文字的识别和加工呢?
更让人大惑不解的是,患者的听写能力仍然保持得很好,他也能自如地和人交谈——换句话说,他丧失的识别力仅仅与“视觉”有关 。还有一些患者则更为奇葩,他们的口语和听写能力同样没有受到影响,问题就出在阅读太“慢”上 。

脑损伤 为什么有的字多盯一会儿,就不认识它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