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确定 运城共5项目入选 占山西省近五分之一
民间文学类中,我市万荣县的《董勇传说》上榜;
音乐类中新绛县久负盛名的《绛州鼓乐》上榜;
舞蹈类中稷山的高跷上榜;
戏剧类中蒲州梆子和皮影戏上榜
其中之一万荣笑话 。
绛州鼓乐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山西有那些传统文化?1、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 , 被称为“戏曲摇篮” 。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1980年晋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 , 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
2、添仓节
每年农历正月的二十五日,山西的讲究是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上了年纪的居民习惯在添仓日购米买面,以兆全年丰衣足食 。
3、山西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特色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取得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 。
4、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
5、旺火
生旺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 , 主要以山西为主,有说法认为,山西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根据煤炭开发使用的历史推断 , 现代形制的旺火最早可以上溯至汉代,并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故山西北部地区形成了一种生旺火的风俗习惯 。
在春节除夕和元宵节时进行 。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塔状,称之为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 。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使用人口约6305万 。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 , 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声调,有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 。
2、山西锣鼓
山西锣鼓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山西的鼓品种达数十种 , 有山西威风锣鼓、黄河锣鼓、太原锣鼓、花敲敲 。
3、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 , 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 。
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4、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 , 披上发饰和衣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抖音左下角的文字说明怎么添加,怎样给抖音视频添加文字?
- 天津港手表是水货还是假货,关于天津港走私手表的问题
- 鸭掌炖苦荞方法,鸭掌怎么煮来吃 鸭掌的煮法
- 莲藕可以生吃吗,莲藕生的可以吃吗
- 风车的寓意及象征有哪些,风车素描含义
- 窖藏酒的方法,窖藏酒的方法有哪些呢
- 亚麻籽的功效与作用,亚麻籽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天梭表怎么样什么档次,天梭的手表是什么档次
- 青驰菊的功效与用途,有机青驰菊花茶的功效是什么?
- 快递已揽收能取消寄件吗,已被揽件的快递可以退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