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都江堰水利工程介绍与原理( 三 )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 , 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 。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 。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 , 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 。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 。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 , 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 。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 。始建于宋代以前 。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 , 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 。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 。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 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
摘要名字由来: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 , 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
三国蜀汉时期 , 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 , 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 。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 , 用堤代堰作名称 。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 。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 , 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 , 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
直到宋代 , 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 , 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 , 《蜀水考》说:“府河 , 一名成都江 , 有二源,即郫江 , 流江也 。”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 , 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 。从宋代开始 , 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 , 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