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怎么过,在农村冬至是怎么过的?( 三 )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 , 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
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
过冬至当然离不开吃羊肉,一家人坐在家里吃羊肉火锅,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开始,吃羊肉能够保暖,有一种传统说法,吃了羊肉这一年的冬天都不会怕冷 。
冬至是我国的一个大节日 , 特别是北方更隆重,我的家乡在河南南 , 湖北北,一个美丽的小城市信阳,过冬至时,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包饺子共进晚餐,其乐融融!
冬至一般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火锅,或者包点饺子大家一起吃 。总之,冬至要热热乎乎的过 。
冬至我们一般会吃饺子,一家人坐在一块看电视剧,说说话啊啥的,相互陪伴呗

冬至怎么过,在农村冬至是怎么过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如何过冬至节一、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 。《中华全国风俗志》里 , 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 。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 , 不可马虎,不可怠慢 。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

二、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 。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 , 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 。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 。他非常难过 , 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 。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

三、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 。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 。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 , 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

四、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进入数九寒天 。从冬至开始,每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吗 , 数到81天时,便是“九尽桃花开” 。
老北京自清代起 , 就有吃“九九火锅”、“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饮食习俗,在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 , 十次火锅还有十种不同的内容 , 但都一次火锅,一般都是涮羊肉 , 这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很盛行 。
五、吃羊肉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以后,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的兆头 。

六、吃汤圆
冬至节吃汤圆的传统习俗 , 在明清时代就已经约定俗成 。尤其是在江南一带,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 , 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 , 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吉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