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节的习俗,除夕有哪些习俗?( 三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除夕有哪些节日风俗1、吃年夜饭: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 。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
2、贴春联: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 
3、贴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 ,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 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
4、贴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5、燃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

除夕节的习俗,除夕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除夕的节日习俗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 。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 , 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 。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 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 , 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1][2][3]
“岁”的最后一天 , 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 。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 , 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 。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4]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2014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1]2022年12月8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3年除夕(1月21日)放假 。[28]
除夕守岁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 。除夕夜还要吃鲤鱼和鲫鱼,鲤同礼谐音 , 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之意 。另外过年要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
除夕节的习俗,除夕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除夕的风俗是什么除夕节的风俗有哪些1、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在南北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 。北方人的年夜饭中 , 最常见的就是鱼和年糕了,这两道菜都有着非常好的寓意 , 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而年糕意味着年年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