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文雅说法,中国农历十二个月份的常见别称(17)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 
九月:玄月,菊月 , 季秋; 
十月:阳月,小阳春,小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冬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 , 腊月,除月,嘉平月,季冬,暮冬,暮岁 。
拓展资料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 。
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 。迄今 , 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 。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
月份来源的传说来自于《山海经》中的《常羲生月》 。《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两位妻子,羲和与常羲 。羲和生日,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称为月母 。
其实羲和与常羲同为制定历法的官职 。《世本》中记载 , 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让“羲和占日,常仪占月” , 常仪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观测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来历 。
参考资料:月_百度百科
错了 没有八月未央 诗经上的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