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微说 为什么人类至今没有把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是不敢,还是带不了?( 三 )


那么 , 人类如此执着取得的火星土壤究竟是未来希望还是“潘多拉魔盒”呢?
火星土壤虽然能给人类带来非常大的科研价值 , 但是也可能存在一些人类未知的微生物病毒 , 由于其生存的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不同 , 而又有各方面证据表明其生命迹象的可能性 , 这导致土壤中的生物特性是非常难以预料的 。 贸然带回地球 , 也许会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 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不得而知 。
火星开发的可能性
当然 , 无论是现如今阶段对于取得火星土壤样本的不断努力 , 还是在火星探测技术上的研究进步 ,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完成对火星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 。 虽然以我们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来看距离开发火星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 但是我们也应该对火星的未来抱有一定期待和想象 , 也许这些想象就会在不远的未来成为现实 。
提到火星开发 , 其主要发展方向为能源开发和移民基地 。 基于火星液态水的存在 , 将火星变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基地成为一个美好设想 。 而对建造火星基地 , 实现生态移民十分感兴趣的私人航天集团Space X总裁马斯克 , 就十分有信心地表示将在2050年之前 , 利用飞船将100万人送上火星 , 并打造一座真正的火星城市 。
火星城市的想法看似过于超前 , 天马行空 , 但是 , 如今登陆月球都已经成为了现实 , 那火星移民还会远吗?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在未来50年内实现火星移民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 而能够提供充足水源和能源的采矿机器人则会成为移民火星的关键 。
在此之前 , 会让宇航员携带核武器前去“开路” 。 利用核武器炸开火星的南极冰冠 , 而爆炸瞬间产生的高温也会将冰融化成水 , 水的本身可以用来发展农牧业 , 生产食物原料 。 除此之外 。 利用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 以维持人类呼吸 。 而水的蒸发也能顺便改善火星上的大气环境 , 使其变得更加适宜人类生存 。
现如今 , 技术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盐水电解系统 , 并在模拟火星大气环境的实验室里进行了测试 , 这种系统能将火星表面的含盐水分解为可供呼吸的氧气和用来当做燃料的氢气 , 以支持宇航员在火星上的生存和探索 。 而这种新的技术也使得人类离火星开发更近了一步 。
结论
虽然以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 , 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都难以实现 。 但是基于火星的独特性和人类对于未知求知探索的本能 , 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和尝试新的技术 , 逐渐加深人类对于火星的了解 。
相信在未来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 , 经过对火星生态环境的改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 科技改造火星成为人类移民星球的一大目标能够变成现实 。 届时 , 火星不再只是远在天边的一颗红色星球 , 而是我们人类得以延续的下一个家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