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故事 《甄嬛传》年世兰:从宠冠后宫到冷宫赐死,这个女人活得太蠢了( 三 )


皇帝就算当初心里有多喜欢她 , 大概在经常耳闻华妃的所作所为 , 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忌惮与不满的 。
端妃与敬妃与她同期进府 , 她们就做得很好 , 明白枪打出头鸟 , 所以收敛锋芒 , 韬光养晦 , 静待时机 , 为自己谋一个好出路 , 对上恭敬有加 , 对下宽容有礼 , 因此她们二人虽然没有得到皇上的爱 , 可是也得到了皇上的赞赏与尊重 。
三 , 华妃对哥哥年羹娆的越界行为提醒不足 , 沉迷在过往的功劳里 。千百年来 , 历代的帝王都不喜欢功高震主的臣子 , 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臣子会危及自己的江山社稷 , 会危及自己的性命 , 所以这样的臣子所能得到的下场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
如商鞅 , 岳飞 , 郭子仪等 , 他们都是因为功高震主 , 而遭到了主上的忌惮 , 不得善终 , “兔死狗烹”的政治角斗场 , 可不是某个时期才有的 , 而是一直都被君王惯用的政治手段 。
这样的道理很多臣子都懂 , 很多妃子也都懂 , 偏偏就只有华妃和年羹娆还洋洋得意地拼命拿出来碾压、糟蹋 。
华妃在后宫兴风作浪 , 年羹娆在前朝居功自傲 。
例如他在御前用膳就胆敢先皇帝起筷 , 还要皇帝身边最得宠的公公苏培盛给他夹菜 。
出现这样的事后 , 华妃也仅仅说了自己的哥哥几句 , 没有作深入的劝告与分析 , 让自己的哥哥明白个中的利害 , 就话锋一转 , 到了甄嬛跟自己争宠的这件事上 , 于是年羹娆便立意要跟甄嬛的父亲过不去 。
现在想想 , 甄远道最后参与揭发年羹娆也未尝不与他平时为难甄远道有关系 。
这样目无君上的事 , 发生得越来越多 , 皇帝终于忍无可忍 , 决定严惩年羹娆 , 一次又一次地降罪他 , 结果年羹娆不知悔改 , 一意孤行 , 华妃对此居然觉得皇帝会念在她哥哥的军功上 , 不会太为难哥哥 , 不停地自我安慰 , 认为火烧得再大都不会烧到自己身上 。
记得有次甄嬛的母亲进宫看甄嬛 , 就连小女儿玉娆在轿中说话大声一点都被连忙制止 。
见到甄嬛后一起坐下来聊天都怕说的话被鹦鹉学了去而倍加谨慎 , 椅子都没坐热就要走了 , 就是怕被宫里的人说有外戚之故 。 字里行间也表示自己经常会劝诫甄嬛的父亲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
可见 , 甄嬛谨言慎行的性格与家庭良好的教养是分不开的 。
这么一对比 , 华妃不能劝诫年羹娆不要忘了君臣之分 , 年羹娆也没能指导妹妹小心做人做事 , 都遭到了皇帝的厌恶 , 一步步失去了所有的筹码 , 真是应了那句话:眼看他高楼起 , 眼看他高楼塌 。
试问年羹娆被皇帝厌弃了 , 华妃的日子又能好过到哪去?一荣俱荣 , 一损俱损的道理 , 华妃照样没能好好懂得 。
四 , 华妃对皇帝过分痴情 , 在那个只有情与爱的梦里不愿醒来 。皇帝和太后为了防止年羹娆借着华妃的孩子进行篡位 , 所以特地叫太医院制了欢宜香送给华妃 , 在华妃看来 , 这是她心爱的男人给她独一无二的恩宠 , 她根本没怀疑过皇帝的用心 。
也是 , 当国库空虚 , 钱粮短缺之际 , 皇帝依旧下令太医院把这款名贵的香不间断地送到她的宫里 , 供她享用 , 有哪个女人不把它当作宝贝一样地珍惜 。
华妃把欢宜香作为自己爱的底气 , 敲锣打鼓地满宫里告诉别人 , 她是皇上最爱的女人 , 每当皇帝不来自己宫里的时候 , 她总是叫下人把欢宜香点得更多 , 才能抚慰她那颗失落寂寞的心 。
有一天 , 富察贵人和甄嬛先后怀孕 , 她像发了疯一样地吃酸黄瓜 , 欺骗自己有了身孕 , 又跑到端妃的宫里大声打骂她 , 端妃已经很明白地提示了华妃使她流产的不是自己而是皇帝 , 华妃虽然闪过一下念头 , 可还是没继续细想下去 , 就走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