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兴奋剂的有,为何国际体育比赛反对使用兴奋剂?这种“兴奋剂”是什么?( 七 )


2001年3月男子短跑周伟和杨春雷事件
2001年3月,中国田协宣布了对服用兴奋剂的男子短跑选手周伟(江西)和杨春雷(吉林)的处罚决定,其中周伟就是近5年来名声显赫的中国男子“百米王” 。中国田协的一纸判书,使八运会的百米冠军走下神坛 。
2001年7月17日田径运动员李季事件
2001年7月17日,辽宁省田径运动员李季在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进行的赛外兴奋剂飞检中 , 尿样呈阳性 。中国田径协会在2002年3月1日作出的《关于对辽宁省田径运动员李季等人违反禁用兴奋剂规定的处分决定》 。
2001年10月女子跨栏选手刘静事件
2001年10月,因涉嫌服用禁药 , 著名女子跨栏选手刘静被处以禁赛两年的处分,无缘九运会 。
2003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事件
2003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出现了两例药检阳性事件 。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事件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中查出了三例兴奋剂呈阳性的运动员 。内蒙古自治区射击运动员栗杰,获得女子百米冠军的王静,河南省赛艇运动员郭林娜均在尿检中查出为阳性 。这是全运会历史上检查数量最多、检测水平最高、处罚最严厉的一届 。
中学生运动会兴奋剂事件
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于8月在上海行知中学进行,在8月10日的赛内检查中,来自山东龙口第一中学的刘钰秀尿检未能过关,A瓶尿样呈司坦唑醇阳性 。
据了解,司坦唑醇为蛋白同化类固醇类药 , 属高效同化激素,能使体能增强 , 但副作用多多,女性使用会出现轻微的男性化,儿童长期应用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事后,刘钰秀并未提出进行B瓶检测申请以及召开听证会的要求 。

属于兴奋剂的有,为何国际体育比赛反对使用兴奋剂?这种“兴奋剂”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自体输血算是兴奋剂吗?,,当然属于,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颁布的禁用清单 , 篡改血液和血液成分属于赛内和赛外禁用方法 。科学训练是王道 。兴奋剂大面积滥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按照国际奥委会的分类,兴奋剂主要有以下七类:刺激剂、合成类固醇、麻醉止痛药、利尿剂、血液兴奋剂、肽和糖蛋白激素和β-阻断剂 。
目前,EPO(促红细胞素)成为体坛广泛使用的一类兴奋剂,可显著提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 , 在田径、游泳、赛艇、滑雪、自行车等项目中被使用 。
随着科技检测手段提高,注射EPO很容易被检测出来 。于是,很多运动员开始尝试自体输血 , 即在比赛前几周将自身血液抽出一部分,经过离心层析等步骤浓缩红细胞,赛前将其输回体内,很难被检测出来 。
自体输血的优势:
1、可以避免因输入异体血液可能导致的溶血反应、发热及过敏,还可避免移植物的抗宿主反应,避免受血者因输入异体血液而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 。
2、用血安全,没有传播艾滋病、疟疾、梅毒、肝病、巨细胞病毒等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危险 。
3、输血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高钾血症的可能性非常低 。
4、回输的自体血液新鲜,其携氧功能、凝血功能都大大优于库存异体血 。
5、可以缓解目前用血紧张的状况,解决某些稀有血型如Rh阴性血型者供血问题 。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自体输血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